————有何困难?————
防熊成重要议题
“与南极科考不同,北极科考是流动状态下的考察。”余兴光说,根据以往考察的经验,冰站考察既是本次考察的重点,也是难点,既要考虑浓雾、融冰等影响,也要考虑北极熊的
干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考察。
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需要建立的一个长期冰站,正是北极熊经常出没的区域。余兴光介绍,此次考察队专门成立了防熊工作领导小组,为保证安全,考察队制定了详细的“防熊”预案,并事先制作了三个坚硬牢固的“苹果房”和一个“大铁笼”作为“防熊避难所”。
“苹果房”形如一只大青苹果,由玻璃钢制作,摸上去十分坚硬,“苹果房”一侧开了一扇小门,四周有瞭望窗口,玻璃必须足够牢固,以抗击北极熊的拳头敲打。
“大铁笼”有9平方米,不仅能容纳人,还能容纳考察仪器。一旦遇到北极熊,人躲进“大铁笼”应该很安全。每个“苹果房”和“大铁笼”都配有高音警报器,分贝高达130。
针对本次考察冰上作业的5个工作区,统一组建冰上作业固定瞭望警戒组、冰上防熊巡逻组、紧急情况处置组和总协调值班组。
为了防熊,尽量不要在野外做饭
根据预案,冰上作业固定瞭望组负责大气作业区、剖面作业区、水下机器人作业区周围的警戒瞭望;冰上防熊巡逻组负责冰雪作业区和生物作业区的警戒巡逻,同时负责接送固定瞭望组警戒人员和冰山作业人员;由雪龙号船员和直升飞机机组人员组成的紧急情况处置组,则随时待命,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直升机和小艇驱逐北极熊,接回考察队员;总协调值班组负责船上的警戒瞭望,协调指挥。
相关人员介绍,为保证安全,考察队还制定了严格的冰上防熊作业程序,所有上冰的人员均需提前一天正式申请,经考察队批准后方可下船。首次上冰之前,还将出动直升机侦查情况,由持枪的防熊队员确定往返路线、冰况和安全观察点后,考察作业人员再和他们共同确定作业范围和安全作业区域界线,联络报警方式和撤退路线。
根据预案,一旦发现北极熊的踪影,“雪龙”号将拉响汽笛,通报所有冰上作业人员按安全预案返船,或进入“苹果房”和“大铁笼”。与此同时,防熊队员将迅速发动雪地摩托车,做好射击准备,前往北极熊和考察队员之间,掩护队员转移。直升飞机将迅速进行备航,一旦接到起飞指示,就迅速起飞,对北极熊进行吓阻,掩护队员撤离。
余兴光说,北极熊的嗅觉极灵敏,饭菜的香味会把北极熊招过来。为了防熊,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工作的人,外出一定要携带枪支,外出至少要两人以上,尽量不要在野外做饭、烧烤。
■专家观点
极地科考是一个长期过程
曲探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此前的三次北极考察主要针对北极海冰、海洋与大气变化同我国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开展了三次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平台的北冰洋区域综合考察,对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研究数据与样本。
自1999年首次组织开展北极考察以来,针对北极海冰、海洋与大气变化同我国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我国先后开展了三次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平台的北冰洋区域综合考察,对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研究数据与样本。
但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期盼通过一两次考察就能取得突破,目前北极考察基本五年计划中才有一次,希望今后北极考察能选择有必要开展长期连续考察的项目、有代表性的区域,“像南极考察一样,年年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