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国的地震文化
五十年过眼云烟。半个世纪前的那次骇人听闻的大地震,不仅让智利人在心里记住了天灾的恐怖,更是每时每刻为下一场大地震的到来做着准备。在世界上,大概除了多震之邦日本,第二个对地震灾害有着无比深刻认识的国度就是智利了。
智利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频繁、也是最强烈的国家,世界全部地震能量的四分之一在智利释放。但由于预防措施充分,智利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却一直不多。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死亡不到3000人;1985年的圣地亚哥8级地震,死亡不过177人;而造成三万多人死亡的齐连7.8级大地震,已经是71年前的事情了。
今年2月27日智利发生的8.8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是一个月前海地7.3级地震的501倍。虽然,这次地震或可称作21世纪迄今为止级数最高的地震,但截至3月5日智利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数仅为279人,智利受到的打击远小于海地大地震,以及1960年的瓦尔迪维亚大地震。
历经了两次大地震的幸存者阿曼多虽然紧张,但是在生死攸关之际依然保持着冷静和从容。他们家的屋子虽然前后晃动,但是并没有倒塌。用不着海啸警报响起,居民们已经有序地逃往远离海岸的高地,智利的军警和政府官员在街头维护治安救助难民。
虽然在1960年的大地震之后若干年里,智利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但1973年靠军事政变上台的独裁者皮诺切特通过采用一批“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的建议,推动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在后来的30年中,掌握着世界铜矿近半产能的智利成了南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当年的“东亚四小龙”一起闻名全球。在过去30年中智利被视为拉美国家中社会稳定有序、经济繁荣健康的榜样。地震的切肤之痛和厚实的经济基础,让智利有了应对地震的充足资本。
正如海地大地震研究者、普渡大学地质学家埃里克·卡莱斯所言,“地震并不杀人,如果你不给它提供毁灭的对象。”为了应对地震,不给它留下任何机会杀人夺命,智利政府为建筑物建立了系统的审核标准,为民众提供深入的地震教育,以及有效的政府地震应急措施。
智利政府于1940年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并将不合规范的房屋强行拆除。智利建筑协会总裁法雷纳多·马林介绍说:“在智利,国家建筑系的学生进学校第一年就要重点学习抗震设计。”房屋抗震设计是智利各大学建筑系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课。
自1970年以后,智利至少经历过13次里氏7.7级及以上的地震,大部分脆弱的建筑都已经在地震中被毁。多年来,智利建筑业广泛采用一种被称为“强柱弱梁体系”的抗震设计。根据“强柱弱梁”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的立柱,地震发生时,横梁尽端将会断裂,起到化解地震能量的作用;与此同时,钢筋混凝土的立柱依然矗立不倒,为逃生者提供宝贵时间。智利当地的每幢房屋在打桩之前,都要钻孔测波速,计算房屋的自振频率,以使其骨架随地震波自由摆动。
“地震的时候,我感到楼房在夸张地摇摆,窗户几乎快要和地面平行了。尽管如此,我们的公寓仍然没有在这次地震中坍塌。”一位名叫埃尔的美国青年在自己的博客中描述了2月27日康塞普西翁大地震中不可思议的一幕。“当然并非所有建筑都如此耐震,我在电视中看到一座新建的楼房在地震中倒塌了。当地人说,这个建筑商将会被住户们告上法庭,因为智利法律有专门针对建筑物抗震与否的法律条文。看来,那个建筑商要赔上一大笔钱了。”
一名亲历智利地震的中国网友,在博文中写道,“地震时,大家都跑到街上的时候,当地警察用喇叭喊话,让大家都回到屋子里去,不要到处躲藏,说屋子里是最安全的,可以抵抗更高级别的地震。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倒掉的房子大多是贫民区自己搭建的房屋。”
据智利当地新闻报道,3月2日,地震后的第四天,智利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一幢倒塌的大楼内救出79名幸存者。救援人员称,由于该建筑有抗震设计,即使倒塌后也留有许多空间,因此使得很多人成功获救。
除了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提出了法律上的要求,智利政府同样对民众展开了不遗余力的防震逃生教育。自1977年开始,每一年智利都会举行三次地震模拟演习。中小学生、公司企业雇员都会被反复教育,地震来临时,要尽快逃到平地;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门框或者承重墙附近;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和头部,并且保持镇定。尽管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地震求生手段,但在地震一瞬间条件反射般的自救手段,往往可以帮助许多人逃出死神的收割。
同时,智利政府非常重视本国的地震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地质灾害”主席布赖恩·塔克介绍说:“就人均标准来说,智利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这些专家的建议得到智利这个南美洲最富裕国家的政府的聆听,不仅被纳入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蓝图,也被政府紧急计划中的建筑规定采用。
在智利与法国合作完成的地质科考项目中,智利学者在震前就已经预测出近期智利已经具备了发生大地震的条件,这或多或少对政府和民众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在智利,从政府职能部门,到普通百姓,都仿佛是一台台上好了发条的机器,随时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而且每逢其它国家地震,智利都会降半旗致哀,以提醒国民地震的惨烈。
在智利,人们信奉一句话,“没人能够控制自然之母,但是做好应急措施,我们可以将损失最小化。”在宪法中,智利政府规定各大区区长和省长具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范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权利和义务。许多应急救灾机制已经规范化、法律化。
此外,智利还设立有“全国紧急情况办公室”,负责协调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全国救援工作,包括消防队、医疗救援人员和民防等部门都归其临时调配和领导。
该办公室官员称,全国有关地震的应急反应系统分为国家、大区和地区三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地震制定不同预案。该办公室平时提供一些有关地震来袭时避免损失的建议,比如如何避险。而在本次地震中,正是该办公室不断发布的海啸、余震等预警信息挽救了无数生命。
对比海地与智利地震,当太子港地震发生若干天后,海地人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统先生是否幸存。而在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地震发生当日就发表讲话安抚民心,而之后每一天都会通过媒体向民众报告智利政府的救灾进展。正如《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安妮·艾波鲍姆所言,智利健全的政府机制,让这个地震之国虽然被摇撼,但始终没有被天灾击垮。
半个世纪前的历史最强震是元凶?
地震发生近一周后,人们的目光逐渐从灾区的现场转移到了“为什么这里会地震”上面。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研所联合项目教授林间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阐明2月27日8.8级地震实际上是由半个世纪前的1960年智利大地震导致该地区应力加剧所致。
作为全球海洋地球物理和地震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人物,林间曾经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过去十年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地震学者”之一。他的文章刚一发表,立刻引起了众多西方媒体的关注。
五十年的历史最强震缘何成为今次地震的元凶?面对《外滩画报》记者的疑问,林间笑着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把智利1960、1906、1922和1985年三次超过8级的地震区域绘制在地图上,你会发现,它们中间恰好就是这一次地震的区域。而上世纪60年代的大地震和这次地震所处的断层相连。地球表面是有弹性的,就好像我们是邻居,两家的栅栏是连在一起的。
一旦你家的栅栏倒了,必然会影响到我家的栅栏。地震也是如此,虽然我们早就推测这里由于受到1960年大地震的影响,该地区的应力已经增加,但是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准确测量出该地所能承受的压力是多少,所以没有办法告诉公众什么时候会发生大地震。这是我们地质学家的遗憾。”
在林间和他的同事罗斯·斯坦因在2004年共同完成的一份学术报告中,他们认为刺入南美板块下部的纳斯卡板块是导致智利成为地震多发带的根本原因。“在智利,两个板块相互运动的速度超过每年80毫米,这几乎是世界上板块运动最快的地方。”
虽然林间人在美国,但是由于伍兹霍尔海研所的一艘科学考察船正在智利海域进行海底勘测,他正在与远在智利的同事合作,利用水下机器人对震区海底进行考察,分析海底地形的破坏程度,以及是否会在未来形成海啸。(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