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为会员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
会员服务平台普遍加强。全国学会己有34%的建立了专职会员工作机构,另有52%的学会配备了专职人员。己有53%的全国学会制定了会员工作制度,服务工作更加规范。会员工作的开展进入现代化、数字化进程。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均在网上运行,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制度和会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推广,己有100个以上的学会试行了会员登记号和中国科协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
会员服务内容形式实现多元化。据调查,全国学会为会员主要提供了信息类、奖励类、增值类三大类服务。96.6%的全国学会己经建立了面向会员的信息沟通渠道。其中55.6%通过网站公布学会信息,53%通过会讯或会刊与会员沟通信息,43%的学会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学会信息。此外减免注册会议注册费、提供继续教育和考察的机会、优先推荐参评学会的奖励、优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等成为学会服务会员的主要方式。
会员诉求反映机制和会员诚信制度在部分学会试行。中国计算机学会等20多个学会建立了会员建议呈报制度,鼓励会员发挥专业优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中国化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等8个学会建立了会员诚信制度,通过发布公告、会员道德准则等方式加强学风建设,规范会员的科研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积极开拓创新,会员工作亮点不断。全国学会的会员工作开始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从“一般性服务”走向“个性化服务”。中华医学会、中国心理学会等建立专项资助,建立支持会员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中国水产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积极加强会员基层组织建设,会员密切了学会与会员的联系和沟通。2008年有34个学会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展了会员日活动,参与会员8.1万人。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有了更为强大的组织依托和工作队伍。
两年来,学会会员凝聚力不断增强,认为学会凝聚力很强或比较强的会员比例增至46.9%。认为凝聚力不太强的会员仅占4.3%,比2006年降低了17.2%。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后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所提高。有近60%的会员认为作为会员有很强或较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与2006年相比,认为荣誉感和责任感很弱的比重由5.0%降低到3.3%,说不清楚的比重也由9.5%降低到3.9%。56.8%的会员认为学会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很重要或者比较重要的作用,仅有2.5%的会员认为没多大作用或者基本没作用。
第四、以会员为本的组织体制愈益健全。
民主治理结构基本健全,民主办会原则得以初步贯彻。全国学会96%能够按照章程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约79%的会员反馈,其所在学会的会员代表大会能够部分或完全代表广大会员的意志。各学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其负责人的产生基本上实现了无记名等额或差额投票选举。86%的学会能够根据章程规定召开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78.2%的学会重大问题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来决策,82.8%的学会在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时将自身的财务收支概况向会员代表大会公开。
部分学会开始建立监事或监事会制度。一些学会开始配备监事、监事会,尝试建立司库制度,负责对理事会的决策程序合法性、学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
进一步改革和理顺挂靠体制。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开展了学会共建工作,将挂靠中科院的45个学会纳入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的全局性工作予以支持。一些学会尝试逐步调整挂靠体制,尝试多元挂靠、无挂靠等多种形式,保证了有关单位对学会的支持。中国计算机学会等个别学会的办事机构脱离了挂靠体制,实现独立运作,业务、财务、人事方面实行了完全的独立,实现良性循环,学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