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 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
翟志刚成功出舱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实录]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中国宇航员首次太空行走[组图]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带着梦想起飞[组图]
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开舱时间为什么那么久?
最终,翟志刚用了足足6分钟才将舱门完全打开,此刻,穿着舱外活动服的翟志刚传来粗重喘息声,人们一度担心他是否还有体力完成剩余的工作。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工程师邓一兵介绍,在翟志刚打开舱门之前,轨道舱已经进行了泄压,但仅仅通过泄压阀,难以让轨道舱的气压与舱外的真空形成一致。也就是说,舱内仍有空气,仍有气压,因此舱门被这股压力束缚着,翟志刚想把它打开确实需要费一点力气和时间。
对于出现的这次“意外”,专家坦承,真正的外太空的环境“比想象中的有所差别”。专家还分析说,舱外航天服构造复杂,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航天员无处着力导致导致航天员动作迟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说,我们的科学家、专家们还要对这个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舱门为什么要朝里开,为什么非要手动?
邓一兵说,正是因为舱内气压的存在,神七舱门朝里开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整个飞行过程中,舱内的气压一般来说都是大于舱外气压,更何况在真空环境中。舱门往里开,可以保证轨道舱舱门更好的密封性。同样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手动舱门更加可靠一些,现在太空飞船上的舱门都是手动。自动技术上可以达到,但不稳妥。
邓一兵透露,唯一没有想到的是,翟志刚两次打开舱门,这是因为第一次打开位置不好、空间不够,合上后做了调整后再次打开。但这不能说是意外,仅仅算个花絮。
太空行走到底有多难?
邓一兵说:“也许你要说他们的动作不够灵活和优美,他们舱外活动的时间比较短,但我们这些航天人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学步,他的动作堪称完美,虽然步履有点蹒跚,但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邓一兵分析,航天员在太空中实际上飘在真空里。气闸舱外壁有扶手,航天员只能在安全系绳挂钩的帮助下,通过手在飞船舱壁把手上位置的改变来实现身体的移动。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太空漫步,不如说是“太空漫移”。
也有专家坦承:“从航天员出舱的画面来看,脚离轨道舱表面角度很大,这是很大的区别。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有点“拿大顶”的感觉,对姿态控制,对航天的心理感受,对他的操作应该说都是和地面区别比较大的。所以,这就意味航天员出舱经受了特别大的考验。”
翟志刚为何能在太空中挥舞国旗?
太空中没有空气,不可能有风,那么国旗为什么能够飘扬呢?
这个问题早在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其实,这个现象很好解释,因为国旗杆子是有弹性的,你一动以后它会晃动,这面旗帜可能也是会晃动,这个晃动正是因为没有空气阻挡,所以它晃荡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地面上有空气的话它可能由于空气阻力,它很快就停止了。
由于太空中是真空环境,没有空气摩擦的阻力作用,旗杆的摆幅较大而持久,从而带动上部的旗帜抖动,给人以“飘扬”之感。
据专业人士介绍,这面中国国旗上的五星是科技人员通过十字绣一针一线绣上的,因此显得极为珍贵。至于国旗的面料,根据神舟五号搭载的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帜来看,很有可能为了出于航天器安全考虑,采用“真丝电力纺”,而不是化纤材料,以防止产生静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