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8月14日电 中日两国科学家经过7年研究,认定在1亿年前的浙西南地区生活着一种食草类甲龙。他们把这种新发现的恐龙定名为“丽水浙江龙”,并将研究成果在权威杂志上发表。
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和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日前在2007年第三期《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论文,认为2000年出土的一具恐龙化石是恐龙家族的新属物种,并将它定名为“丽水浙江龙”。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研究员告诉记者,根据化石分析,这只“丽水浙江龙”是成年龙,长约6米,高逾1米,性情温和,体态笨拙,以草为食。不过它属于甲龙,身上有一层厚厚的硬甲,背上还有两排利刺。
甲龙是较晚出现的一种恐龙,在恐龙家族中灭绝也最晚。“丽水浙江龙”与一般的甲龙相比,尾巴末端没有锤状突起,属于甲龙中的结节龙。与河南省发现的“洛阳中原龙”比较相似,后者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结节龙类恐龙。
“丽水浙江龙”是2000年发现的。金幸生说,发现恐龙化石对恐龙研究以及地层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丽水浙江龙”生活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当时浙江气候温暖,植被繁盛,水源丰富,正是适合甲龙生活的自然条件。
浙江境内有多个内陆盆地,拥有大片中生代地层,因此成为中国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
浙江最近几年多次发现恐龙化石,像今年3月在天台县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长40多厘米,属于大型兽脚类恐龙蛋化石,与位于河南省西峡县的“西峡恐龙蛋”属于同一类,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恐龙蛋化石。(丁悦 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