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
永不消失的红领巾
昨天下午,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校园内,老师们正忙于搭设大型帐篷。校长尼玛江才表示,今天上午9点,学校将初步复课。
地震前,这所玉树州规模最大的小学共有学生3130人,大多为农牧民子女。地震发生后,第三完全小学成为附近幸存孩子的家园。每天下午4点到6点,上千名学生便会聚集在校园内。老师们会给每名孩子发两袋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老师们脖子上都系着红领巾。尼玛江才说:“一是清理废墟时可以当口罩用,二是可以告诉孩子们哪些人是老师。只要我们有口气,红领巾就要系着,这样孩子们看见我们才会心安。”
原本在操场玩耍的孩子们,开始偷偷溜进已成为危楼的教学楼,想拿回心爱的书包。老师发现后,便在教学楼前设立了“危险、禁入”的警告牌,并派专人看守。尼玛江才考虑后,决定联系当地的救援部队,由战士和老师一起到教学楼和库房中“抢出”课本。昨天下午3点,他们步入教学楼内,仅5分钟就拎出40多个书包,虽然收获不多,但却暂时缓解了缺纸缺课本的尴尬。
地震后,青海省教育厅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给学校发放了40余顶帐篷。昨天下午,老师们找出5顶大型帐篷,开始在操场上搭设。尼玛江才估计,每顶帐篷最多可供30人上课。这离供3000余名学生上课的需求还有很远。
学校全面复课大约需要400顶大型帐篷,目前缺口较大。其次,学生们最好的临时课堂是活动板房而非帐篷,而搭建大面积活动板房需要进行地面硬化,急缺大量资金。此外,师生们还需要大量食品以及炊具等生活用品。
昨天,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和尼玛江才取得联系,初步决定向学校捐赠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但板房到位的时间尚未议定。如果板房能到位,复课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除了资金,该校更缺乏的是老师。尼玛江才介绍,该校154名教职员工中,因伤亡和家庭原因,目前能坚持到学校上班的老师不到40人。
“希望学校能早日恢复,也希望各地的志愿者能来我们这里,教教孩子们。”尼玛江才说。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张沫 潘之望 王苡萱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王鹏 欧钦平 肖岳 李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