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与玉树大地震后,人们产生恐慌心理是正常的。全球范围进入灾难多发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2012》电影中的艺术想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传谣与辟谣
4月25日这一晚,清华大学博士生周逵在学校宿舍里难以安眠。
此前网上有传言,京津地区25日至28日会发生地震。直至29日,地震没有发生。
“我一般不会听从小道消息。”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的周逵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但全球范围内巨灾不断发生,大环境让人不安,这让大家的敏感度提高了。”
他回忆,4月24日网络上出现了京津地区要发生地震的传言,联想起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地区天气异常地持续偏冷,到25日,面对层出不穷的传言及学生群体间的影响,他一度产生当天返回京外家乡的打算。
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地震传言事件在中国境内数次发生。4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地震局告知市民,此前“盛传6月13日三水(区)将发生7~8级左右地震为谣传”。散播谣言的两名学生,已被当地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
4月25日,一女子在网上发帖称南京近期将发生地震,南京警方以其扰乱公共秩序对其施以行政拘留。南京市地震局同时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辟谣公告。
此间,互联网上还有预测陕西、河南等数地近期会发生地震的传言。还有网友发表这样的言论:地球已调到震动模式,《2012》电影中的末世情节会在现实中出现。
“汶川与玉树大地震后,人们产生恐慌心理是正常的。”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高建国说,“全球范围进入灾难多发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2012》电影中的艺术想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玉树地震前有一次前震,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警觉,说明防震减灾意识还亟待加强。”高建国说,“从另一方面讲,恐慌可以说明大家在关注地震,这对于公众增强防震意识,对于社会进行减灾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京郊四月飘雪
4月26日下午,一场降雪落至北京市郊延庆县。4月底飘雪的现象很少出现,这是延庆多年来最晚发生的降雪。
26日上午延庆县天气晴好,中午气温陡降,15时雪花飞落,县城降雪持续近1小时,随即融化。县城以北山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雪未完全消融。已经吐绿花开的植物被银装素裹,县城内外出现冬春两季仿佛互映同存的景观。
4月2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其公开信息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均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4月以来北京市天气比较特别,比较冷。”周逵说,在网上传言流布的过程中,还有人称在北京北部城区拍到了地震云(事后证明并非地震云),这些都为流言传布提供了宏观背景,更主要的是此前全球范围特别是中国境内发生的一系列巨震,也让他产生了警觉与联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4月14日接受人民网专访时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灾难多发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此背景下面对传言与谣言,如何理性应对,避免过度恐慌?高建国说,判定是否为地震谣言要把握两条标准,就是精确的地震预报人类还不太可能作出。对外公布地震预报的时间、地点、震级,如果说得非常准确就值得怀疑。还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只有政府才有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这两者结合是识别谣言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