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汶川地震理赔基本完成 合计赔付达16.6亿 接受捐赠款物约760亿 -中方已提交外大陆架信息 涉东海部分海域 我南海主权无可争辩 -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伦敦举行 取得21项政策成果 公报全文 -龙永图交锋克鲁格曼:中国未操纵汇率 索罗斯预言中国将取代美国 -4月全国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降1.1% 1-4月商品住宅销售额增38.6% -央行调控或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业内称降息可能性小 经济逐步复苏 -首例基金分红案将"升级" 南方基金或惹官司 基民权益保护响警钟 -央企境外资产过万亿 拟规范海外产权 中企人均利润仅为美企1/6 -委内瑞拉承诺增加向中国供油 拟增七倍 国内成品油批发价达顶点 -教育部将严查“冒名上学案”违纪违规单位和人员 班主任被双规
首页>>慈善公益
陈光标:一定做中国慈善第一名 做善事不用偷偷摸摸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月25日(大年三十),中国首善陈光标在5.12地震纪念碑前宣布将自己的生日纪念日改为5月12日。当日,陈光标率领来自全国的63位企业家组成的爱心企业团队来到四川北川县城遗址,在5.12地震纪念碑前祭奠地震遇难同胞。中新社发 张晓理 摄

在获得中华慈善奖、“中国首善”称号后,今年4月24日,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因在 “5·12”大地震后的种种善举,获得了中国慈善排行榜政府最高奖项——“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称号。

“5·12”大地震后,陈光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60台大型工程机械、120名操作人员,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亲手从废墟中抱、背、抬出了200多名孩子;他的救援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131条鲜活的生命;在灾后重建的54天,他的捐款捐物总价值过亿元。因为“5·12”汶川大地震的种种义举,他受到了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的高度赞赏。

“5·12”地震一周年,他再次赶赴四川。他说,“我要把之前抗震救灾去过的地方再走一遍,看看那里的老人和孩子,以及需要我帮助的人,看看他们还需要我做点什么。”

“5·12”一周年前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追访到陈光标先生,听他讲述了这一年的慈善经历。在完成从“中国首善”到“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的跨越后,他说:“这一年,归零,尔后重新出发……我一定做中国慈善的第一名。”

得奖意义

号召更多人来做慈善

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前不久,您获得了“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的政府最高奖项,您觉得这个奖项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颁发给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陈:我很高兴。这个奖是对我一年以来行善的最好奖励。我不能保证每一年都做中国捐赠数额的第一名,但是,毫不避讳地说,我一定做中国慈善的第一名。

NBD:让位“中国首善”你是否有点失落?你觉得“中国首善”与“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陈:其实对我来说,什么奖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做了些什么。“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这个奖项说明我能够号召更多的人来做慈善。中国有句古话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比不上大家一起的力量。我之前获得 “中国首善”,说明我已经尽我的能力做好事。现在我要号召更多的人来做慈善,用我的号召力让更多的人来做“中国首善”。

NBD:你怎么体现你的号召力?

陈:号召力就是用行动来感化别人,就是这么简单。举个例子,有个甘肃的60多岁的老伯,在电视里面看到我在四川抗震救灾的报道后,把家里的2000斤粮食卖了700块钱,坐火车到德阳来找我,说他也要做好事。我就把他带到当地,把他的700块钱封了7个红包,让他自己亲自发给灾民。我问他家里的粮食全部卖了,回去以后怎么办?他说“回去再说”。这就是号召力,还有很多企业家都告诉我说,“陈总啊,看到你隔三差五地在捐款,我们不捐都不好意思了”,所以他们也跟着一起捐。

来源: 中国新闻网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首善陈光标为意大利灾区捐款100万
中国首善陈光标建议:大学可高额招富家子弟济贫
中国首善陈光标赴灾区过年 六千万钱物点对点发放
中国首善陈光标荣获"加拿大亲善大使奖"(简介)
中国首善陈光标带团赴灾区发红包 每封200至2000元
08中国慈善榜揭晓 陈光标1.81亿元获"首善"(名单)
图片新闻:
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映秀举行[组图]
各地举行活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