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假如”
冯翔空间里最后一篇日志发表于20日00:53,题目是《很多假如》,是写给哥哥、妻子、父亲、母亲、在地震中死去的儿子以及朋友们的。
也是冯翔最后的遗书。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让你妈妈,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爸爸将永远地陪着你,不弃不离……儿子,你离开了,爸爸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憧憬,与您相聚,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冯翔的儿子叫冯瀚墨,年仅7岁半的他,在地震中被山体掩埋,至今不知所踪。冯维政说,自从冯翔失去儿子后,就经常以泪洗面,久久不能自拔。
冯翔的妻子姓景,和他是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感情一直很好。
今年春节,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他们恋爱的过程,曾经写成一篇散文发表在一本文学杂志上。冯翔说,那个时候两个家庭的差距很大,他出身农家,而妻子家则颇为殷实,那个时候妻子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这让冯翔一直心存感激。
地震之后,虽然妻子重伤在身,虽然同样承受丧子之痛,但妻子要比自己坚强得多。更多的时候,是她强忍着悲痛在安慰丈夫。
在发表《很多假如》这篇日志前37分钟,冯翔还贴出了另一篇题为《我只告诉您三点》的日志,从内容看日志是针对一个人的。在日志中,他称为“您”。
日志中说,“我说过,孤单,是一个人的盛宴。聚会,是许多人的孤单。当我某一天,永远地离开了您,您快乐吗?您高兴吗?”
冯维政告诉记者,弟弟当天晚上接了一个电话,心情波动很大。
当晚“还好好的”
与冯翔有着20多年交情的好友王永胜告诉记者,20日零点左右,他还给冯翔打电话,约他出来坐坐。“电话中还好好的,谁知道……”王永胜马上就眼泪汪汪的。
王永胜说,冯翔原来是坝底乡小学的教导主任,后来在绵阳日报驻北川记者站当记者,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表现优异,被破格提拔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仕途一直很顺利。“他脑袋很灵光,不应该想不开的。”
4月19日是星期天,冯翔没有休息。下午,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他谈了工作之后,晚上7点左右,他代表宣传部去和编纂《回望北川》这本书的专家一起吃饭。
《回望北川》是为纪念“5·12”北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编纂出版的,也收录了冯翔的文章。为了这本书,冯翔已经操劳多日。4月10日记者与他联系时,他就短信告知,自己正在成都编这本书。
19日晚上,与冯翔一起吃饭的绵阳日报编辑李永斌告诉记者,冯翔在饭桌上还有说有笑的,并且告诉他们,为了这本《回望北川》,他还专门去了一趟北京,请领导题字,问题应该不大。
冯翔有一个网名叫“残月苍山”。4月17日,签名档上记下了当天去北京的行程:“受领导朋友的盛情款待,感激并不安中……”
冯维政回忆说,“弟弟从北京回来告诉他,吃饭时,大家开玩笑说,‘冯作家你很有气质。’ 他说,‘我还有什么气质,穿的皮鞋还是几十块钱一双的。’我就告诉他,下次要穿得正式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