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去年中国发生了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引发全民捐赠高潮,全年捐赠总量接近1000亿元,而在2007年中国慈善捐赠仅309亿元人民币。一年的时间中国的善款“井喷”了3倍多。
但这个快速扩大了的数字仍远远不能解渴。1000亿的社会捐赠额只占2008年我国GDP的0.33%左右,而美国的比例为1.85%左右。
“尽管中国慈善事业经过多年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但应清醒意识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去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华慈善论坛上说。
国人的善举为何会像泉水一样井喷出来?这种状况能否持续?先富起来的广东又带给人们哪些期待?
日前,在本报举行的“2008仁商慈善榜”颁奖仪式上,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如果中国能够把遗产税提上议事日程,就会逼着很多商人变成天使,成为圣人。
广州日报:你如何看待去年社会捐赠突然井喷出来?
王志纲:我看了一个数字,去年的善款是前年的3倍多,去年是1000亿,前年仅为309亿元,我想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已经到了可以实现第三次分配的时候了。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经过三次分配,一是市场化分配,例如劳资分配,工人得到工资,企业分享利润,股东分享红利。
后来,在现代社会基础上实现了第二次分配,就是国家通过税收来调整贫富不均的问题,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遗产税等。最后,产生了第三次分配,就是鼓励富人捐款,通过善款来普度众生。这就是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到今天形成的三次分配。
但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只有两次分配,一次是市场分配,二是国家税收分配,第三种分配还处于萌芽状态。去年的善款一下子增加了几倍,说明中国已经到了这个时代了,第三次分配已经可以提上议整日程了,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了,而且还可以成为建立和谐社会大有用武之地的空间。
其次,这次能像井喷一样,一下子涌出这么多善款,是因为去年中国经历了大灾难。在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党中央及时地展开了救援行动,通过新闻媒体的介入,把人的良知给呼唤出来了。良知呼唤出来之后,潜力之大出乎了人们的想象。
采取措施减少为富不仁
广州日报:怎样能把人们这种阵发性的善举,变成持续性的行为呢?
王志纲:这确实又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与此相关的很多法律法规都不到位。包括我们工作室也有捐款,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所捐的善款不能抵税;也不知道捐助最终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种不清楚、不确定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局面,一边捆着草,一边牵着牛,想捐的人和需要的人不能对接。从宏观层面上来,上层建筑还没有准备好,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第二个问题,民间的监督和新闻监督还没有到位。
如何参照国际惯例来完善一些法律法规,这就有一个很大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制度建设,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新闻界的跟进,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风范,可能很难保证这种广泛善举的持续性,可能还会助长一些浑水摸鱼和过火的商业性行为,这反而可能会伤害人们的感情。
广州日报: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外,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可以减少为富不仁的情况呢?
王志纲:我刚从日本回来。曾有一个日本人向我诉苦,日本是一个遗产税收得很高的国家,日本最高税率达70%。很明显的一个目的,就是一定要通过这个税消灭暴富者,通过第二次分配实现国家的和谐和均衡。这可能就是日本能实现祥和、平稳、人人励精图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今天出现了许多二世祖,不劳而获和暴食暴饮者,还有收租的阶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觉得中国应该参照一下日本,征收遗产税。这样对于后代是好事,使得他不能当寄生虫,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好事。
为什么西方有许多富人愿意捐款,除了宗教传统外,还有一个就是遗产税。如果中国能够把遗产税提上议事日程,就会逼着很多商人从魔鬼变成天使,成为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