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孩子入"保";250万退休人员加"金";近10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保……今年,上海接连出台了9项惠民政策,共计600万人受益,让上海一批低收入人群和老人、孩子等弱势群体有更多的保障。
九项惠民政策
●今年7月,实施上海市职工遗属生活补助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办法
●8月7日,出台了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调整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增加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4项惠及广大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分配政策
●8月21日,出台针对部分协保人员的特殊援助政策
●8月24日,出台增加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办法
●8月28日,出台上海市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基本社会保障的办法,并自9月1日起实施
●9月1日,上海市少儿学生大病重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开始实施
今年,上海接连出台了9项惠民政策,共计600万人受益,为上海一批低收入人群和老人、孩子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其实,上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酝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入“十一五”之际,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目光聚焦到提高各类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上。
全程参与此次惠民政策制订的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昨天翻开他的笔记本,里面详实地记载了市领导点点滴滴的细节关照。
“5月31日、6月30日、7月10日,韩正同志主持召开了2次市政府专题会,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完善保障政策问题。在会议上,韩正同志提出,要深刻领会中央关注民生的要求,在更高层次上设计政策。”
“今年8月,韩正同志在一次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时,就有关完善社保政策问题表示,解决好社保问题是政府责任,欠新账不负责任,老账不还不负责任,急功近利的话也是不负责任。”
上海9项惠民政策出台后,受到各界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的普遍欢迎。
17日,家住闵行区的市民周宝华(化名)拿出纸笔,认真地算起家庭每月开支账来:全家6口人每月总收入5300多元。每月吃穿用开支约1500元;孩子每月读书的餐费、学费400元;自己和爱人上班每月车钱、餐费、零花钱约700元;三位老人每月日常药费1500元左右。
如此计算,每月还有1200元结余,周宝华脸上露出笑容。而今年之前,他的眉头几乎整日紧锁。妈妈患糖尿病,爷爷有心脏病,孩子读书,周宝华夫妇不得不勒紧裤带生活。
今年,上海接连出台了9项惠民政策,四世同堂的周家每月喜增820元收入,生活一下子宽裕了许多。
90岁爷爷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周宝华的爷爷今年已90高龄,从小就靠拉黄包车生活,没有固定收入。解放后,爷爷因为年龄大文化低,主要还是打短工,收入不稳定。奶奶是个家庭妇女。爷爷50多岁就病休在家,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一直靠儿辈、孙辈照顾。
今年9月1日,上海市实施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基本社会保障的办法,周宝华第一个来到银行门口,替爷爷领回了第一个月的养老待遇。拿着属于自己的460元钱,周宝华的爷爷笑了。
老爸、老妈月增收入210元
周宝华的老父母自上世纪90年代退休领取养老金,享受各种应得的养老待遇。对于这对老夫妻来说,收入虽然不高,但生活稳定。但夫妻俩到了每年5、6月份,总是盼望着今年的养老金能够再多加一点。
今年,这对老夫妻没有失望。8月,上海市出台增加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办法,老两口分别增加养老金125元和85元。
妻子公益性岗位也受益
周宝华于上世纪90年代结婚,婚后第三年家庭就遇到一次不小的打击。在国有企业工作了10多年的妻子由于“结构调整”下岗了。
在政府关心下,妻子很快有了一份公益性工作。今年8月,上海市相应增加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收入,妻子如今的收入也超过了1000元。
孩子成为“有保”一族其实,周宝华平日最担心的是孩子。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加之营养不良,儿子从小大病小病一直不断。周宝华对此既愁病又愁钱。
今年,上海市少儿学生大病重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开始实施,孩子成为“有保”一族,全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周宝华的心里就踏实了很多。(谢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