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有绪院士(摄影 中国网 赵娜)
中国网5月20日讯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于2010年5月20日下午2:30在国家林业局213会议室(和平里东街18号)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专家、中国林科院森林环境保护研究所蒋有绪介绍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
本次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中,森林植被是指乔木林、疏林地、灌木林(不包括乔木林下的灌木)、竹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测算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计算范围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测算的基本方法是: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调查成果为依据,分省、分树种,采用二元生物量回归模型作为生物量计算方法;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获得碳储量。
(一)森林植被生物量。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57.7亿吨。其中乔木林占84.91%;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占8.04%;灌木林占4.54%;竹林占2.52%。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占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的59.95%,这些地区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乔木林总生物量中,天然林占83.29%,人工林占16.71%。以栎类、杉木、杨树、马尾松、白桦和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生物量较大,平均分别占全部生物量的5%以上,这6个树种的生物量占全国总生物量的近40%。
(二)森林植被碳储量。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78.11亿吨,相当于燃烧10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乔木林占85.29 %;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占7.59 %;灌木林占4.58%;竹林占2.54%。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占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60%。全国乔木林总碳储量中,天然林占83.05%,人工林占16.95%。以栎类、杉木、杨树、落叶松和白桦为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碳储量较大,均占全部碳储量的5%以上,这5个树种的碳储量占全国总碳储量的33%。
本项成果是在课题组人员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长期观测的数据资料而形成的,为开展我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当然,我们开展的这次评估,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初步尝试,因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断的研究、改进和完善。要客观准确地评估森林生态效益及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开展这项评估工作,有利于社会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价值的认识比较片面,大多认为只有采伐木材和生产林产品,森林才有价值,没有认识到森林其他方面的价值,即便认识到了,但也因为无法测量而不能让社会认可。这就使得全社会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服务,成为理所当然,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通过本次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森林生态服务不仅有价值,而且价值巨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的碳汇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本次评估,不但初步揭示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量,更深化了人们对森林多功能、多效益全方位的认识,必将促进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服务有偿使用观念的形成,必将促进相应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形成,必将促进森林生态效益市场交易体系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