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著名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近期发布的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中提出警告:以北京为例,希望大家正视严重缺水的城市里越来越火的奢侈性水消费的现象。
环境保护部公报编辑部主任胡勘平在《报告》里指出,北京市洗浴业近年来呈迅猛发展之势,水疗SPA、洗浴中心、温泉会所……数以千计的洗浴场所星罗棋布于各个区县,其中的旗舰企业的浴场规模动辄数万乃至十几万平方米。1989年底,全北京市营业的浴池只有39家。而据有关媒体披露的北京市公安局特种行业管理处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市至少有3000多家洗浴中心,且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另外,有的饭店宾馆兼营洗浴业务,所以工商局也无法提供明确数字。
其实根据统计,在这个缺水问题严峻的城市,2009年北京居民年人均用水量是继续下降的。其中,农业用水总量明显减少,工业再生水使用量显著增加,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殊行业水资源节约效果还不够突出,特别是洗浴业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短板”状况未得到根本改观。
洗浴业为什么如此火爆?业内人士称,因为它是一种集餐饮、休闲、健身、娱乐、洗浴为一体的休闲场所,不仅消费种类多,而且大都上规模、上档次,各类设施齐全,不仅在北京城区随处可见,在各郊区县也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近两年,京城洗浴行业出现了品牌连锁趋势。但《报告》点出了一个重点: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鼓励消费,往往对洗浴业持高调支持的态度。
其实在200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温泉经济论坛,就曾发出警告,我国丰富的温泉资源正在遭遇大规模无序和过度开发,亟待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成立行业组织加以规范提升。而且北京市国土局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也证实,北京地下水平均每年超采达1亿立方米,长期超量开采,到2003年底,“北京平原已经形成5个地面沉降区,直接威胁着北京的城市建设布局规划及居住安全”。
《报告》指出,在无法限制企业发展和群众消费的前提下,降低洗浴业耗水量的出路,只能是节水。节水,必须成为洗浴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成为消费者洗浴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具体的建议,包括是建议北京市向长春市学习,尽早出台洗浴业管理规定,二是各洗浴中心应大力推广节水技改和节水型器具。
在北京市出台“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便指出目标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建成节水型社会”。最主要的原因是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而《报告》也希望藉由对北京的奢侈性水消费问题的深入关注,提醒社会对消费、浪费与可持续消费的所有方方面面的议题,开展更多讨论。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是由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自然之友理事长、著名学者杨东平任主编,一批优秀的学者、NGO骨干和媒体记者等通力协作而成。环境绿皮书重视用民间的视角纪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从而建立权威性。(记者 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