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河海大学召开的国际水利学会第16届亚太地区会议上,生态多样性、环境友好型……来自全球的专家们以崭新的视角,传递出“人水和谐”的新理念。
保存堰塞湖这个地球自愈结的“痂”
汶川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崩塌堵江形成了堰塞湖,被当地人民视为心腹之患,欲对它们进行清除。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兆印却从另一视角看待它们。
据王兆印介绍,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大大小小有160多个,其中有的堰塞湖比如唐家山堰塞湖威胁着几十万人的安全,对其就应该清除。但是,从河流健康上讲,更要将堰塞湖稳定下来。治理江河不要一味向江河索取,还要考虑它们的健康。打个比方说,一条正在往下深切的河谷就像地球表面的一道伤口,堰塞湖是地球自愈结的“痂”。在不会危及人类安全的前提下,将它们保存下来更符合自然。
保存堰塞湖有什么用?王兆印认为,堰塞湖可能发育成景观,成为旅游资源。也许人们不知道,九寨沟的美丽景观就是堰塞湖坝体逐渐稳定下来后形成的瀑布群和湖泊群。据王兆印观察,四川灾区最有可能形成景观的是绵远河附近的一系列堰塞湖,因为那里堰塞体溢流已经稳定,并且已经形成由滑坡、崩塌、堰塞湖、跌水和小瀑布构成的景观群。实际上,震区大多数堰塞湖都可以保存下来用作发展旅游的资源。此外,堰塞湖和落入江中的石块改变了流速,从长期看,会造成多样性的栖息地,生态将有所改善。
预防海啸,勿忘对环境友好
国际水利学会亚太地区会议主席、来自印度的桑德教授认为,海啸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人类不知它何时会来,但可以未雨绸缪,事先做好预案。
桑德教授说,预防海啸要从岸上着手。对于可能遭受海啸的地区,海滩附近平坦的地方不要盖房子,在海滩上种植耐盐碱的树木,以削弱海啸的破坏力,保持沙丘也可阻挡海啸,以上是自然的方法。还有人工的,比如建设挡浪墙、防波堤,在离海滩远一点的地方建丁坝。对于可能受到威胁的港口,防波措施要有足够的高度,以防船只来回碰撞。
桑德教授特别介绍了一种阻挡海啸的土工织物。一般建设挡浪墙是抛石块,那样造价既高,又不透水。而土工织物具有高抗拉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强,能有效增强土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而且价格又很低廉。更关键的是,土工织物属于环境友好型,既能减少水体冲刷,又能透水,使得水体能够交换,这样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因而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