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待掌握资源商品市场主导权
中国企业与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谈判涨幅协议刚签完,印度现货矿又开始漫天要价。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中国寻求资源商品定价权的愿望,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
“不仅仅是铁矿石,凡是中国大量进口的资源商品,其价格都在不断疯长;而另一方面,中国丰富的稀土、煤、钨、钼资源却一再低价出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有点无奈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崛起,中国已经成为许多大宗资源商品的全球大买家。但是,成为大买家并不意味着具有市场主导权。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资源商品高价时代?怎样才能在资源商品全球配置中更具有竞争力?如何才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资源商品“中国价格”缺失
目前,资源商品市场主导权的缺乏正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资源商品全球贸易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接口环节,这个接口是全球资源再分配、利益再分配的关键。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掌握资源渠道,就具有较强的议价和定价能力,能够主动避免或化解价格波动,使整个产业得到有序、健康发展,提高相关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近年来,铁矿石、铜、镍、氧化铝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和波动,严重冲击下游企业,影响了整个行业经济体系的运行。
“进口资源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下游生产成本增加,但下游企业一般难以把价格转移到消费市场。”王德禄说。由于下游企业通常是自由竞争市场,一旦涨价将损失市场份额,对终端出口商品而言,价格上涨的比例要低于原材料的上涨幅度,在这种“高进低出”的情形下,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国际基金通过资本运作从虚拟经济中攫取利润,跨国企业通过品牌和技术从实体经济攫取利润。
“从表面上看,中国是世界商品价格波动的‘最大推手’,事实上是中国制造业利润在不平衡的国际贸易中被巧妙转移,中国制造业只是在挣取微薄的辛苦钱。”
王德禄认为,中国能否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独立自主、走向高端,资源商品全球市场主导权起着决定性作用。未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竞争最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资源经营。因此,只有在国际资源商品市场上取得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市场地位,赢得价位合理、渠道正常、市场有序的资源商品主导权才能支持“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分工高端。
亟待掌握资源商品市场主导权
“近年来通过对国际贸易企业的跟踪和考察以及企业咨询实践,我们深入思考‘资源商品市场主导权’背后的运行机制和定价机制,并就中国企业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提出相应对策。” 王德禄说。
据介绍,一方面,由于中国还是全球资源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商品全球配置格局上,中国企业基本处在最底层,没有参与到资源商品市场定价体系的高端,整体缺乏市场价格话语权。
另一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下游生产企业主要采取传统的现货交易,对于期货市场、银行和保险等金融市场的服务功能还不熟悉。由于参与高端贸易的经验、能力尚不具备,所以中国很多企业只局限在初级、有限的贸易方式和手段,不能主动地应对资源商品的价格变化。
据了解,由于资源商品价格话语权事关国家的经济战略以及企业在全球竞争力,各国的企业和机构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其对全球资源商品市场的主导权,特别是强化其资源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王德禄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最关键的一点是给予那些积极参与世界资源商品国际贸易竞争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宽松的金融信用支持,使它们能够在可监管范围内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更大范围地获取资源商品,参与全球资源商品在虚拟经济中的定价活动。
另外,还应该培育国际化的区域性资源商品定价中心,争取资源商品全球市场主导权。目前,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能够直接参与到资源商品国际定价中,中国大批中小工业品制造企业没有直接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机会。区域性定价中心的建立能够带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高端要素,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服务。(■本报记者 夏金彪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