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河北省白洋淀上游补水、淀底清淤、淀区及周边污染治理以及打击生态破坏行为等措施的实施,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鱼、鸟种类明显增加,一些绝迹多年的水禽和鱼类也重现白洋淀。
生态补水为发挥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提供了保障。尤其是近期白洋淀地区连续降雨,使得白洋淀维持了生态水位,水生鸟类、鱼类有了一个持续、稳定的繁衍环境。近几年来,河北省、包括市、县共投资4000多万元,对白洋淀实施淀底清淤,截至目前共清除泥沙500万立方米,提高了白洋淀的缓洪滞沥、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防止了淀区萎缩,恢复了湿地生态,为鱼类和水生植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加强白洋淀自身污染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关部门还严格控制白洋淀及周边地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将淀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区域,对核心区、缓冲区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同时还取缔了污染严重的柴油机船,代之以环保型液化气动力船;并组织水区村民将淀区的生活垃圾实行定点集中处理,今年6月份以来,共清运、填埋生活垃圾上千吨;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行为,保护淀区资源,由白洋淀湿地保护管理处牵头,公安、环保、景区执法大队等单位配合,3至7月份,该县共查处打鸟、密网捕鱼、毁苇造田、采摘荷花荷叶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近百起。
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已逐步恢复。白洋淀水位已达到6.85米,水质明显好转,鱼、鸟大量增加。鸟类种类达到192种,一些绝迹多年的水禽如大鸨、天鹅、东方白鹳不时出现在芦苇丛中,灰鹤数量达到216只,并连续发现了27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鱼类资源从2000年的11科18种,恢复到现在的17科34种,一度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等又重现白洋淀。此外,芦苇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生长,使得白洋淀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地下水下降幅度同比减少0.6米,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张树春、陈晓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