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5月新增贷款6645亿 社会消费品同比增15.2% 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广西遭暴雨12万人受灾 广东局部现灾情 强对流天气为何频繁发生 -日照交易中心遭"棒喝" 中钢协叫停铁矿石投机 五矿成功收购OZ -中方愿同印方谈判寻找边界合理解决方案 答问 七国决定制裁朝鲜 -联合国通过定期审议中国人权文件 环境规划署代表递交全权证书 -到8月底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 "国字号"假高校网上设陷阱 -各大银行集体违规松绑"二套房贷" 广州公积金异地购房不能提取 -华能华电项目暂停审批 遭最严厉限批 停批两高一资重复项目答问 -证监会:主板IPO重启先于创业板股票上市 IPO中签率将高于去年 -事业单位将实行绩效工资制 有4项配套改革
首页>>国情公报
2008年黑龙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3.各项贷款大幅增加,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0%。新增贷款主要投向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压缩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建筑行业贷款。 -20002001月

4.现金支出大幅增加。受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大幅增加影响,全省现金投放同比增加113.6亿元。

5. 人民币贷款利率总体水平呈前高后低走势。上浮利率贷款比重上升,城乡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72%和99%集中在上浮利率区间;大型银行发放贷款的80%分布在基准利率和下浮利率区间。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逐步提高,部分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尝试建立以SHIBOR为基准的贴现业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城乡信用社逐步从一刀切定价向差别定价方式转变。受汇率及美元需求下降的影响,美元存贷款利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6.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全省农行完成不良资产剥离,股改工作有序进行。成立2家村镇银行,支农力量进一步整合。81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中有79家专项票据到期兑付;组建1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80家统一法人社,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专栏 1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探索

抵押担保难,一直是困扰金融机构投放农业贷款的突出问题。2000年以来,佳木斯市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尝试以农村土地使用权(主要是指“五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荒地头)作抵押发放农业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对于支持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广泛认可。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主要有三种操作模式:一是土地管理部门介入规范型。金融机构和借款人双方依据现行国家法律设定的程序,办理相关的贷款抵押手续,运用土地“两权”抵押登记制度的法律效力,维护双方权益。二是基层组织配合支持型。这种模式用于抵押的土地必须是农村(场)基层组织管理效力所及且有绝对支配权的土地。三是金融机构和借款人双边自愿型。是指借贷双方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抵押贷款协议。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不但解决了部分农民贷款难问题,也促进了金融机构加大对大额、中长期农业信贷的投入力度。目前最长贷款期限已突破2年;额度普遍超过2万元,个别达300至400万元;贷款投向逐渐向大型农机具、养殖业及运输业等多领域延伸。同时,抵押权的实现,将使落后经营户的土地使用权向先进户转移,促进了土地集中、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金融机构也从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中获得了可观回报,实现了支持农业发展和自身发展双赢。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08年黑龙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吉林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辽宁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山西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河北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深圳市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天津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央行发布2008年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央行发布七月份金融运行报告 7月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图片新闻:
中国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 最高补偿2.4万(图)
京沪港生活成本跃居全球前30 亚洲10强中国占半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