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利华研究员在《2009科学发展报告》上发表了题为“2007年SCI收录我国论文和被引用情况分析”的文章,从我国在SCI检索系统的论文产出及其影响、我国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及其影响和国际学术刊物对我国科学论文的评价三个方面对2007年SCI收录我国论文和被引用情况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在SCI检索系统的论文产出及其影响。2007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收录中国作者论文为9.48万篇,比2006年增长4.6%,所占世界份额上升到7.5%。按论文篇数排序,排在世界第3位。
文章接着分析了我国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及其影响。2007年我国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10个学科依次为化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生物学、动力与电气、数学、土木建筑和地学。2007年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最多的10个学科依次为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数学、地学、环境科学和动力与电气。我国各学科的篇均被引次数总体有所上升,其中与国际平均水平最为接近的为数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
文章最后介绍了一些国际学术刊物对我国科学论文的评述。2008年7月2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刊发了一期中国专辑,关于科学论文,作者指出中国在世界论文发表量上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0.2%上升到2006年的7.4%,首次超过日本。但是与巨大的产量相比,论文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匹配。美国Thomson Reuters ISI 2008年8月出版的《science watch》指出中国的“高影响力论文”在1998年只有73篇,而2006年、2007年都超过了500篇,十年间大约增长了7倍。
最近10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与大幅度增长的论文数量相比,衡量论文质量的主要指标“篇均引用次数”仍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我国在科技人员评价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等领域的科技政策急需进行适时、适度和必要的调整,以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实现。(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9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