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推进”相结合使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贫困地区的特点,广西创新扶贫工作思路,探索了整村推进和连片推进相结合的扶贫新方式。所谓整村推进即是确定4060个贫困村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并按照为小康打基础的要求,围绕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确定了5大类16项整村推进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这一具体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村逐户进行规划,然后分期分批对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行综合治理。从2005年起到2010年,分3批实施,每批2年,预计到2010年广西4060个贫困村将全部实施完毕。
连片推进即是以大会战方式对连片特殊特困区域进行整片推进。近年来,广西集中力量和资金,对大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采取大会战的方式,特事特办进行综合治理。广西共整合资金68亿元,先后开展了东巴凤(革命老区)3县、大石山区5县、桂西5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距边境0-20公里兴边富民等连片特殊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从实践看,通过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实施大会战的特困区域的落后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2004年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东巴凤3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177元增加到2006年的1791元,增长52.15%,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的37.66%。
在整村推进和连片推进的过程中,广西扶贫工作还特别突出4个开发重点,紧紧抓住影响大局的关键环节。第一、突出抓改善基础设施,为贫困群众创造发展条件;第二、突出抓覆盖贫困农户的优势产业,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夯实基础;第三、突出抓生态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第四、突出综合素质提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8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幅度达62.8%
通过大力推进整村推进和连片推进相结合的扶贫模式,广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扶贫工作的新亮点。
一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贫困人口持续减少。2008年,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10元,比2000年增加了1634元,年平均增长11.5%,比同期广西平均增长水平高2.6个百分点;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79元增加到2008年的2376元,年平均增长10.4%,平均增幅高于广西平均增长水平1.5个百分点。广西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800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298万人,减少了502万人,减少幅度达62.8%。
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8年来,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屯中通村级以上道路的达27032个,通简易公路率由2000年的24%上升到占75.6%。贫困村交通难的问题大大得到缓解。累计解决了34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扶持贫困村特困户茅草房改造4.3万户。通电的贫困村达4039个,占贫困村总数的99.5%。建有卫生室和计生室的贫困村分别有3366个、3449个,分别占贫困村总数的83%、85%。
三是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增强。2000年以来,广西积极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将贫困村、贫困农户纳入产业开发的链条,新建、续建了一大批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到2008年底,广西4060个贫困村经济作物累计种植面积400多万亩,发展果园面积90多万亩,低产改造经济林果32.5万亩,发展养殖羊、牛、猪等一千万多头,饲养家畜近3千万羽,累计发展养殖水面45万多亩。此外,广西累计发放小额到户贷款(含小额信贷和扶贫到户贷款)19.03亿元,扶持35.8万户(次)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累计发放扶贫项目贷款39.29亿元,扶持中小型涉农企业带动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植了113家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对接,到2008年底,一些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已初具规模,覆盖95%以上的贫困村,增强了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