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噼啪啪的喜庆鞭炮,回荡在新颖气派的新村;端庄、大方的新娘,引得众乡亲啧啧称赞。看着儿子结婚了,河南洛阳市栾川县白土乡马庵村村民秦春生高兴地说:“以前在后山居住,孩子的婚姻那是连想都不敢想,谁愿把闺女嫁到这不通车、吃水难、上学远的老山沟里!这一搬下来,孩子的终身大事儿很快解决了,我的心也安了!”以前,由于居住在高寒山区,家境贫寒,其子秦海江虽然到了结婚年龄,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搬迁至新村后,因为家庭居住环境的改善,一年内就顺利地与当地青年完婚,建立了幸福家庭。
其实,在洛阳市像秦春生一样高兴的深石山独居户还有10000多个。仅2006年到2007年,该市共投入搬迁扶贫专项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就达8000万元,建搬迁扶贫安置点107个,共搬迁9744户39998人。通过完善条件,实施扶贫开发,85%的搬迁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40个安置点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市级以上示范村。
由于地理环境限制,长期以来该市一些贫困村处在生存环境较差的深石山区。这些深山区的农民世代与大山为伴,挣扎在行路难、吃水难、种粮难、上学难、看病难、娶亲难等诸多艰难困顿中,村民们整年过着“吃粮靠推磨,照明靠油灯,运输靠肩挑,作息看日头”的日子。从2006年开始,该市大规模对居住条件差的贫困村进行整体搬迁。
为整合相关资金共建搬迁扶贫新村,洛阳市坚持四个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与交通扶贫相结合。对搬迁户优先实行有业安置和有田安置,使搬迁下来的群众能住到路、水、电、广播电视、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居中,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多策并举,通过就业安置、有田安置、免费进行技术和技能培训、协调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等措施,确保搬迁群众发展致富。
该市嵩县黄庄乡河东村安置点,第一批搬迁贫困户43户,刚搬迁时,户户都有贷款,其中2万元以上贷款28户,2万元以下贷款15户,最少的也贷了1万元。到现在,所有户的贷款已全部还清,并且通过外出务工、跑运输、经商等方式致了富,家里有2万元以上存款的就有19户。更重要的是实施搬迁扶贫后,自然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退耕还林得以实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得到遏制。据统计,居住在深山的农户每年最少要用去10多立方米木柴作燃料,全市现已搬迁9744户,每年仅节约木材可达9.8万余立方米。
据洛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凌芝和扶贫办主任孙晓伟介绍,仅栾川县建在海拔1000米以上高寒山区的乡政府就有3个,村庄达50多个,该市目前急需搬迁的深山独居户和散居户还有7000多户30000余人。他们将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力争在3~5年内,使这些居住在高寒和深石山区的贫困村民搬出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