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罗博、董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22日说,随着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个目标,我国正逐步形成了一个“大扶贫”的工作格局。
范小建在此间举行的“扶贫开发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说,由于各行各业、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关注贫困和弱势群体,相对于过去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和专项扶贫计划推动的局面,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大扶贫”的工作格局,这对扶贫开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209万减少到2148万,下降了33.1%;低收入贫困人口从6213万减少到3550万,下降了42.9%。此外,从2003年到2006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出现连续四年增幅在6%以上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
范小建同时指出,虽然从今年开始,各地都在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并不意味着扶贫开发就不需要搞了。由于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规模还相当大,因此扶贫开发投入不但不能减少还要继续增加,应当努力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我国扶贫开发仍存在四大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罗博、董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22日说,虽然经过20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1.25亿减少到2148万,但目前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范小建在此间召开的“扶贫开发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说,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很大。根据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到2006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总数5700万,占农村人口的6%。重点地区贫困人口规模更大、贫困程度深、增收门路少、返贫现象严重。
二是特殊贫困地区矛盾突出。在14.8万个贫困村当中,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33%;在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和地方病高发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42个沿边境和扶贫重点县,这一数字超过40%,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贫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地区需要移民的农户比例明显提高。
三是致贫原因进一步复杂化。如一些地区与生态环境保护配套的相关政策不到位,使部分农户传统生计受到冲击;市场波动引发的返贫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还有边境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边民实行移民扶贫;水库移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还没有解决等等。
四是区域、城乡和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特别是表现在贫困地区内部。2001年至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9:1扩大到3.3:1。其中,甘肃省从3.44:1扩大到4.18:1;贵州省从3.73:1扩大到4.59:1;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5:1。贫困人口减少和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被差距扩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