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为何连续两年遭大旱肆虐?6月14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锋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陈文秀等气象专家。专家认为,今年四川干旱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常年。其成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与“三峡”工程蓄水无关。
据专家介绍,今年以来,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少程度并不十分严重,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大面积春夏旱发生。去年高温干旱使土壤含水量大幅减少,暖冬导致地表水分蒸发加剧,江河来水、工程蓄水较常年严重偏少,都是旱情严重的原因。此外,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偏多,也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专家认为,四川的连续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具体体现。去年以来,四川的气温变化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而我国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也达到了0.74℃/100年。这说明四川天气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密切相关。
四川大旱与三峡工程蓄水有无关系呢?对此,专家认为,四川的连续干旱和三峡工程没有直接关系:三峡水库目前的蓄水面积和蒸发,放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只是极为微小的因子。三峡工程只对三峡附近小气候有些影响,不可能对上游大气环流变异有影响,与四川盆地旱涝没有直接联系。从历史上看,在三峡大坝修筑之前,四川的连续干旱事件也有发生,比如1924—1925年和1936—1937年,四川均连续发生了大旱。(梁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