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经济薄弱村和农村贫困户为主要帮扶对象,创新思路强化扶贫,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去年,全市21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八有”目标取得明显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脱贫贫困户6021户,完成全部脱贫任务的24.5%。3月28日,市委、市政府在全省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我市将扶贫工作列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考核,并将经济薄弱村“八有”建设目标进行分解量化,明确到县(市、区)和市各相关部门,确定责任主体,加强督查考核。在省安排36家帮扶单位和30名工作队员的基础上,我市又落实327家帮扶单位挂钩到村,327名责任领导联系到村,220名工作队员驻镇到村。各帮扶单位认真落实责任,把扶贫任务分解到村,资金投入安排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项目覆盖到户。全年共启动实施帮扶项目1318个,落实帮扶资金3.78亿元,为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市不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去年市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在原来2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300万元。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按不少于70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市帮扶单位每年帮扶资金不得少于5万元。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广电、劳动保障等部门为农兴办的各项实事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落实到经济薄弱村。去年市、县(市、区)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870万元,后方帮扶单位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100万元。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帮助农民广开致富门路,这是我市落实“千村万户”工程的成功举措。一是实施产业化扶贫带动增收。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和“一村一品”工程,做大做强经济薄弱地区的优势产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收购、利润返还、制定保护价和提供服务等措施,加强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形成了“企业赢利、农民得利”的双赢格局。二是积极开展转移培训扩大增收。我市把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大龄劳动力作为转移培训的重点,大力实施农民转移培训工程,对贫困农户劳动力实行全额免费培训,确保做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转移就业。去年,全市落实扶贫技能培训经费615万元,举办培训班382期,培训劳动力1.8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71万人,就业率达93.5%,就业人员月工资平均在千元以上,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三是用足用活小额贷款促进增收。扶贫小额贷款是帮助贫困农户通过发展小型生产经营项目,实现增效增收的重要举措。去年,我市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经济薄弱村的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扶持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致富家庭。在工作中,采取驻村指导员、县(市、区)扶贫办、县(市、区)信用联社、各扶贫镇“四方配合”,千方百计提高扶贫小额贷款的到村到户率。全市219个经济薄弱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890万元,受益农户1.3万户,户均增收在9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