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户缺少生产投入、增收难的问题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难点,而我区进行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从2004年开始试点,目前已扩大到全区45个县(市、区),扶持了近8万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据悉,我区先后共安排了贴息资金3450万元,计划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7亿元以上。到2006年底,全区累计已发放到户贷款近6亿元。
将财政贴息资金拨付给地方,由地方将贴息资金直接补给贷款贫困农户或将贴息资金补给负责发放到户贷款的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按扣除国家贴息后的利率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以帮助贫困农户减轻利息负担,获得信贷扶贫的支持。这种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是我区扶贫新阶段扶贫到户的一项新举措。
这几年,尽管全区安排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的财政扶贫资金逐年增加,到2006年已达8000万元,但由于我区贫困面大,全区4060个贫困村每年每个村平均也仅有1万多元。通过实施到户贷款改革,可使4060个贫困村平均每个村增加产业资金投入17万元,从而较好地缓解贫困村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贫困农户通过到户贷款发展桑蚕、甘蔗、剑麻、八角、果树等种植业和家畜、家禽、水产养殖以及商业、运输、加工业等,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据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全区贫困村累计新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180多万亩,年末存栏大牲畜310多万头、家禽2200多万只(羽)。
据监测统计,近三年来获得贷款的贫困农户投入都取得较好的成效,一般当年单项户均增收都在500元以上,有的可达1000元以上。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万良村,这个首批“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全村719户,扶贫到户贷款试点以来,该村有158户贫困户共获得73.6万元的贷款扶持。他们将贷款用于发展饲养母猪、肉猪及种桑养蚕,年内单项户均增收620元。该村下洼队贫困户唐秀益全家6口人,2006年利用贷款5000元发展种桑养蚕,其中种桑5亩、养蚕三张四批,获纯收入4600元,实现人均增收760元。
为使这项改革落到实处,自治区扶贫办一方面对实施到户贷款的县安排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扶持贫困村进行优势产业开发,使产业开发覆盖到更多的贫困农户。另一方面积极培植扶贫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2004年以来,我区已培植有大小扶贫龙头企业116家(已正式认定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或国家扶贫龙头企业68家),覆盖全区3000多个贫困村,涉及种、养、加工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自治区扶贫办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围绕贫困村产业开发对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已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多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产品供求信息的提供,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传统品种的更新改造等服务工作,提高到户贷款回收率。目前扶贫到户贷款平均回收率达93.8%,有的县已达到98%。(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黄守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