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4月,西城区流管办加挂“新市民之家”牌子,公推选出的“自我管理组长”正在接听服务热线,解答辖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疑问。西城区政府供图
每三个北京人,就有一个来自外地,10年来,外来人口在北京人口的比例翻番。这是昨天北京市宣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呈现的最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各地年轻人源源涌入北京,另一方面是北京呼声愈高的资源环境压力,以及接纳、服务外来人口政策的摇摆不定。北京,这个特大城市怎样完成发展腾飞期对外来人口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目前仍在艰难解题。
5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原东苇路市场摆摊卖牛奶的吴翠玉一家,坐上了开往老家苏州的火车,告别了生活10年的京城。
清理群租、清理地下室、限购汽车、限购房子……从去年底至今,北京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让吴翠玉一家四口作出了“逃离北京”的决定。
人口控制手段升级
704.5万,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外来人口数量,吴翠玉一家是704.5万中的一分子。
按照北京人口管控的“加减法”,吴翠玉一家正是被“减掉”的那一部分。
2005年北京两会,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对外地人进京实行准入制度”,引来无数“板砖”。此后,再无人敢提出“人口准入”一词。
但五年后,2010年北京两会,北京突破1800万人口“红线”,人口管控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焦点议题。
不过这一次,调控的手段相对“柔和”,建议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做人口管控的“加减法”,“政府可以通过制订规划,决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来调控人口”,曾多次参与北京人口问题调研的市政协委员、人口专家陆杰华说。
实质上,这一做法,北京7年前就已试行。自2003年开始,顺义区逐步清理整顿小百货、小食店等“五小”企业;升级改造餐饮、洗浴、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同时奖励雇佣本地人的企业。至去年,其流动人口总量仅相当于其他区县的1/3乃至于1/2。
顺义区的做法,在去年得到了北京市的肯定,去年下半年来,房山、丰台等区县纷纷仿效。
百万流动人口或被挤出
而今年1月“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则爆出更为成熟的“以业控人”“加减法”规划。在会上,北京市政府相关领导明确表示,屏蔽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形态;小百货等17类业态将提升审批准入门槛,约涉及30万户商业主体、100万流动人口。
虽然此后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曾回应,“没有‘低端产业’或者‘低端人群’的说法”;“从来没想把低端人群挤出去”,“低端产业退出机制是属于经济结构转变的范畴,与人口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但低端产业退出,某种程度上还是起到了减少流动人口的效果。去年底,吴翠玉一家赖以生存的半露天式东苇路市场升级改造被拆除。而管庄一带封闭式市场没有空余摊位,想摆牛奶摊,她只能租铺面或进超市,“租金挣不出来,进场费更交不起,没戏唱了”,她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