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农业部解读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要点 -中国会根据形势变化决定何时造航母 细谈军费预算增幅下降  -实时报道:农业部解读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 -15部委共商土地管理 抑制房价铁了心 沪深跌10% 燕郊恐遭恶炒 -我国筹建高铁网:伦敦到北京仅48小时 中国股市走向双核蝶变期 -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遭疑 GDP含金量排名 或禁公款买储值卡 -"毒奶粉"重入市场将问责监管部门 高校设立低碳经济等本科专业 -成品油或恢复涨价步伐 气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有望两会后出台 -"天宫一号"明年升空 女航天员或入主 中国心大飞机量产须十年 -收入分配碰硬攻坚 或调高个税起征点 免征额或可调至3000元
首页>>人口动态
委员联名呼吁放开二胎 “一胎化”已完成使命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放开“二胎”。他们认为,以“一胎化”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在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与劳动力人口增势减弱的情况下,应该放开二胎、提倡一胎。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联合提议,建议放开二胎。

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我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已经从1.59%下降到0.63%,年均增加人口从1350万减少到809万,妇女总和生育率(即平均一个妇女一生所生育孩子数)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5左右下降到1.22;而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亿,20年后这一数量将达4亿;“人口红利”现象逐渐消失……

王名认为,放开二胎的社会经济条件已成熟,其可能带来的生育堆积或高峰并非不可控制,却可舒缓由于“一胎化”带来并积压的诸多社会问题。放眼国外,伊朗、韩国、越南等国家都曾实施过二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践证明其控制人口规模的效果明显。而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人口规模800多万人的农村地区试点“二胎方案”,实践证明其控制人口规模的效果显著。

刘大钧表示,2005年国家计生委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平均生育意愿为1.73,另一项在上海对独生子女开展的调查显示只有1.38。因此即便放开二胎,预计仍有相当比重生育一胎的育龄妇女和家庭。对于这些人,应从政策上、制度上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以使人口总量不至于因放开二胎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

全国政协委员、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在政协会议开幕前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也指出,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她想呼吁国家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张茵表示,这个提案她会认真考虑再提交。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研究员、深圳市富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寿良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认为,近来出现的“民工荒”、“用工难”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缪寿良指出,独生子女政策还带来了离婚率高的问题、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甚至威胁到社会、家庭的稳定。“应该是时候放开生二胎了”。

链接

“人口红利”时代将终结

什么是人口红利?一个国家,能够参与经济活动的15岁至65岁的“劳动力人口”。这一人口比率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较大增长潜力。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中国农民作为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因此也创造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奇迹。

从人口构成来看,人口红利期始于1965年至1970年,而现在,虽然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目前能够参与经济活动的15岁至65岁的“劳动力人口”,仍在逐渐增加,但到2015年,这种劳动力人口将转为减少,劳动力人口将逐渐告别无限供给时代。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一个拐点时期。

国家计生委:“十二五”稳定生育政策不动摇

今年2月4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州召开南方十二省区人口计生委主任座谈会。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有关人口计生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廖怀凌李燕·(廖怀凌 张演钦 陆志霖)

来源: 羊城晚报

相关文章:
解振华: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采劝以奖促治”
解振华:政府促企业节能 "胡萝卜"为主"大棒"为辅
解振华:愿意和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
解振华:节能减排已是全民行动 两会纸笔包皆相关
解振华:采取九项措施努力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解振华:2009年底“十一五”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
图片新闻:
80岁以上老人可享统一津贴 托老所将普及(图)
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发布 中国10港口上榜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