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三部委:严禁农产品乱收费 停出口煤炭装运 千万亩农作物绝收 -07年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 经济犯罪案件连续4年上升 直播实录 -民政部:再次提高低保补助水平 补贴物价上涨 边缘户被纳入救助 -07年薪酬排名榜出炉:金融行业收入居首 公务员奖励规定制定完成 -10天净值跌逾12% 1月份八成偏股型基金负增长 高价基金能买否 -南北动脉疏通 江苏长江大桥恢复通车 京珠高速望今日恢复通车 -大飞机关键装备在西安生产 股东还需国务院审定 "神七"10月升空 -黔进入大面积一级停电状态 粤多数电厂库存仅够2天 雪灾专题 -中国农村现大村庄趋势 浙鲁苏推乡村合并 296个县实验农村社区 -我国受冰雪影响机场全部开放
中国大户籍改革:先改户籍还是先改附加制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1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农民到产业工人

成都的户改模式并未造成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归功于其政策引导。

按照成都市政府的战略,农民向城镇集中主要分3种类型:在5个中心城区建设完全与城市接轨的农民新居工程;在郊区以重点镇为主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城镇新型社区工程构成重点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丘区山区,根据区情适度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

城中村或近郊农村,有地利之便,“农转居”阻力不大。对于远郊乡镇的“农转居”农民,如何保障其应当享有的权益?

成都进行了一种大胆尝试:通过土地整理,推动农村院落拆并和农民居住向城镇、中心村和聚居点适度、自愿集中。

蒲江县距成都城区68公里,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两年多前,复兴乡1500多户农民拆迁搬进集中居住小区。通过土地流转,他们把腾出的万余亩土地租给农业产业公司,农民直接变成产业工人,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目前该乡猕猴桃生产基地投资已达1.2亿美元。

实现远郊落后地区农业人口转移的另一种途径是建工业园区。大邑县距离成都市区45公里,规划了一个占地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引进了青岛双星等一批著名企业,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工作和社保问题。

据统计,成都市规划建设600个农村新型社区。截至2006年底,已经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67个,入住农民14.7万人。

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6年的2.61∶1。从2003年到2006年,成都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就业,年均增加10.53万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业劳动者,摇身一变成为“农业工人”。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国安在“中国统筹城乡论坛”上对成都市的土地规模经营思路给予肯定,他认为城乡统筹发展商的引入推动了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促进了成都探索土地流转的经营机制,包括土地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模式,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换“社保”:有待争论的经验

为了形成土地的规模集中,成都户改的一个核心要点是鼓励农民放弃土地,向城区集中。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把这一战略概括为“三保障、两放弃”。

“三保障是前提,农民进城必须保障他的就业、廉租房,保障他的家属进城,保障他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两放弃是条件,农民放弃他的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

在实际操作中,这形成了成都市“土地换社保”的户改模式。

应该说,这一户改模式出台时还是考虑到了失地农民的利益。成都市公安局户籍科民警纪丽告诉记者:“"农转居"后,农民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补偿权、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权等不发生变化。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公寓房的,可享受相邻区位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

从积极意义上看,在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土地换社保”虽然可以说是权宜之计,但毕竟一方面能够推动农民积极进城,另一方面在保护农村耕地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土地集中和合理流转,帮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财产性收入。

不过,这一模式也得到不少专家的质疑。温铁军教授接受《小康》采访时指出,“土地换社保”操作不好,很有可能变成另一场以“城市化”命名、对农民进一步剥夺的方式;同时社保以土地为条件,本身就是对农民的另一种差别待遇。

温铁军对此有着尖锐批评:“真想城乡统筹,应该先做到给农民以起码的国民待遇,在公共品上给农民以公平的待遇。我们现在的政策只是向正常国家的正常国民待遇上靠近。这么大的财政,还让人没有医保、没有社保,没有养老,还扭扭捏捏,一次一次往前挪,凭什么?农民这么多年没社保,现在还让他们用土地换。做了这么多年贡献了,穷了这么多年,连起码的保障都不给人家,正常吗?”

温铁军认为,中国农村的贫困客观源于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三要素的流失。城乡统筹的真正着力点还在于促进三要素回流,同时政府在公共开支的公平性上做到城乡无差别待遇。

公共服务均衡化的梦想与现实

2003年以后,中国政府的社会政策着力点都在于促进公共品的公平性上。这一思路与国家总体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发展阶段相吻合。专家认为,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具备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条件,成都作为“统筹城乡综合试验区”,其大户籍改革正顺应了这一大的趋势。

如今,成都市已经建了二十多个“农转居小区”。青阳区培风小区作为成都首建的第一个“农转居”小区,配备了先进的“六站一室一港湾”,即医疗站、文化站、教育工作站、社保工作站、就业工作站和警务室、港湾式交通车站,使得农民在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甚至超过城市社区。

其后通过工业园区模式市场化运作建立的欧式风格社区“欧洲小镇”,以及最新的“康庄小区”工程,作为区政府的“农转居”样板,硬件和软件也都在整个成都市社区建设中属上乘。

“要让青阳区的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青阳区委书记王忠林对“统筹城乡”的目标追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客观要求政府财政的大力投入。成都市制定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财政投入14.5亿元,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硬件均衡配置。

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梁其洲接受《小康》采访时强调:“成都户籍改革不单是户口意义上的改革,而是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设计,中心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

不过,在中央层面的全面改革未开展之前,整套制度体系的搭建仍然受到牵制。

对此,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秦代虹表示出诸多无奈:“没有征地的农民,包括农民工要加入城镇社保,比较困难。为什么比较困难?因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这个规定,涉及到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对接时,就不会把这部分纳入进来,要推动这一改革,只能由中央层面推动。”

“我们现在是对农民有一套保险支持、农民工有一套保险支持,职工和城市居民有一套保险支持。这些保障体系我们从制度上可以对接,但是问题是如何从国家层面上把几种保障纳入一个财政支付体系中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户改依然难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教授陆学艺的看法是“它想彻底也很难完全彻底”,最终需要中央层面的制度推进。

来源: 新华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云南08年1月起取消农业户口 成为户籍改革最彻底省
长三角有望率先改革户籍制度 将实现跨区域融合
长三角重返经济舞台中心:专家建议率先改革户籍制
户口登记制度成社会保障凭证 户籍改革何时破冰
中国户籍改革进行时 城乡“一元”始破冰 《户籍法》呼之欲出
户籍改革坚冰初融 户口不能和福利待遇划上等号
户籍改革"换汤"更要"换药" 让全民享受到利益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流动人口将统一居住证
图片新闻:
中国08年将免费开放近500家博物馆纪念馆 遗址类暂不免费(组图)
喀什建站 中国卫星数据将可覆盖全亚洲70%疆土(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08年经济金融行业形势分析预测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