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北京每年投入专项经费8000万至1亿元。
本报讯 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北京每年投入专项经费8000万至1亿元。据悉,目前有40万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在公办校就读的约25万,占63%,尚有10万多在京流动人口子女在200多所未经批准的自办学校就读。
昨日,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向常委会作市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坚持小学、初中入学免试和就近原则,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所有学校不能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要依托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严格控制规定渠道之外的跨区流动和二次流动。
孙安民在报告中还列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题,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名列其中,对于解决之策,报告中称“要统筹协调、综合研究、统一政策、共同解决”。
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称,目前市区两级政府正在调研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北京将依据各区情况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基本就学条件。
报告中还称,从2007年开始,北京已实施新的公用经费(指市和区县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投的钱)定额标准,小学生由220元/人/年提高到800元/人/年,初中生由260元/人/年提高到900元/人/年。调整后公用经费达标新增部分,对除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外的区县,由市级财政按30%至50%的比例给予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