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29日1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也是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卫星进入这一轨道后,星上搭载的紫外敏感器将择机开始对地球和月球成像。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从27日开始,我国的USB———VLBI综合测定轨系统所属的各测控站、船以及4个天文观测站已全面启动,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跟踪测控。各项参数表明,卫星各系统状态良好。
王也隽说,卫星在第二次近地点实施变轨时,由于要将远地点高度由7万多公里抬高到12万多公里,卫星上的主发动机点火时间将比第一次变轨时间更长,推力更大。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星上搭载的紫外敏感器将择机开始对地球和月球成像,等进入绕月轨道后再将数据传回地面。
截至28日19时,嫦娥一号卫星已绕地球5圈,正常运行96小时,工作状况良好。
“嫦娥”计算轨道参数只需1秒钟
“嫦娥一号是我国目前所有卫星中‘智商’最高的。”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黄江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黄江川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能够实现自主控制、三位定向、自我故障诊断、多路加热器的自主控制、整星能源管理和分配、故障下的应急处理等多项功能。
“嫦娥一号”卫星上还装有当今世界上运算能力最强的星载计算机,使得运算速度大大提高,对月球轨道参数的计算提高到1秒钟之内。
嫦娥一号卫星与普通卫星有何不同?
“嫦娥一号卫星与地球卫星有很大的不同,研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首先,过去的卫星与地面的距离最远没有超过8万公里的,而嫦娥一号卫星离地面的平均距离达38万公里,因此轨道设计和控制也是全新的。
其次,过去的卫星对地球是两体定向,即太阳帆板对太阳定向,观察设备和测控通讯设备定向地球观察和传输信息。但嫦娥一号卫星是三体定向———太阳帆板对太阳,观察设备对月球,测控和通讯设备对地球。“三体定向问题复杂多了。”叶培建说。
第三,38万公里的探测、测控,使卫星天线、地面站与普通卫星也有很多不同。
第四,热控问题也相当复杂。由于卫星绕着月球转,地球带着月球和月球旁的卫星绕着太阳转,从而导致绕月卫星的外热流变化巨大。“我们只能给绕月卫星穿一件‘衣服’,不能换,这件‘衣服’要做到热的时候不热,冷的时候不冷。”叶培建说。(记者 田兆运 李宣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