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卫敏丽 李亚杰)中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致力于为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舆论氛围。
近年来,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遗传基因、大病等传统原因导致儿童死亡的事件大为减少,而由于意外伤害引起的儿童死亡事件却在不断增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
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这一比例已达26.1%,而且还在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
去年以来,中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有关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
“儿童伤害是可控制,可预防的。很多儿童伤害表面上看来是偶然事件,但大多数都是由于疏忽和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处处长宋文珍指出,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溺水是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此类事件大多是在有监护者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成年人对儿童高质量的监护能力,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宋文珍表示,与一些大病和传染病相比,儿童伤害控制成本少,容易出成效。
近年来,中国儿童安全教育得到很大发展,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采用学科渗透、专题讲座、班团校会,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事故发生率减到最低;通过在教育电视台播放节目,制作安全教育光盘,以及远程教育等方式,帮助学校开展安全教育。
此外,教育部还与公安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作战,齐抓共管。
“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儿童的安全教育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她呼吁,尽快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普及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生存能力。
“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涉及儿童自身、家庭、社区、学校、卫生服务机构等多方面、多领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宋文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