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首个人口五年规划——《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专家认为,规划的颁布将有助于我省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机制,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
未来10年每年净增55万
据介绍,到2010年,我省人均GDP预计将达3900美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产业和人口加速聚集,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未来10年,我省正处于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期,每年净增人口仍在55万人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规模。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预计到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15‰;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4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3.55%,高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占技术工人的6%左右,仅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更加突出,到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0.45%。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十五”期间全省平均为109,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其中二孩性别比高达119.5。为此,规划倡导“健康老龄社会”,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改进和强化社区老龄服务功能。
年均转移农村劳力120万人
规划指出,城乡、区域人口发展差异明显,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相适应。全省城镇与农村、不同区域间的生育水平有很大差异。到2010年,农业、非农业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91和0.996;东、中、西部三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115、1.364和1.514,西部地区总和生育率比东部沿海地区高出0.4。占全省总人口45%的西部地区人口仍将持续增长20多年。
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与迅速增加的流动迁移人口不相适应。从2006年至2010年,全省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120万人左右,10年共计约1100万人。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压力。
资源、环境状况与持续扩大的人口规模不相适应。全省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耕地总量为1.03亿亩,占全国的5.6%,而全省总人口占全国的7.1%。
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5%
按照规划,我省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10年,全省总人口不突破9600万;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全省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以内,妇女综合避孕率保持在85%以上,年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和6‰以内。
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计生服务机构与妇幼保健机构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使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
全面提高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以上,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
引导人口城乡、区域之间有序流动、合理分布。有效缓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0%,人居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城乡就业水平有所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参与的社会化妇女维权机制,保障妇女平等受教育和平等就业等权利,使妇女占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0%以上。全面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使60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统筹人口规划、人口政策及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加强对出生、婚姻、死亡、流动、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税收、社会保障等人口管理制度的统一协调,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人口工作的综合治理机制。
917万,山东老年人最多
□记者王凯通讯员毛新报道
本报济南讯“十五”期间,我省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1.69‰,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以内,连续十五年低于更替水平。2005年末总人口达到9248万人。“十五”期间,全省人口出生比国家计划少70万人。
目前全省人口年龄结构呈现“雪松型”: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5%,劳动力资源充沛,但就业压力大。老龄人口比重快速升高。2005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占9.93%,老年人口总量为917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为73.42岁,人口死亡率稳定在6‰-7‰之间,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0年的8.84‰,下降到2003年的8.34‰;200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9.2%,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17.1万人,比2000年增长2.9倍。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45%,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