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测算广州最大人口容量为1500万
目前已近1200万是环境容量合适水平 春节的宁静,让老广突发感慨。1500万的人口承载极限一直在所有广州人头顶上悬着,于是,一个话题再次被提起:不设防的广州是否到该“设防”的时候了?
人口已逼近临界点在车迷网发帖的莫戴维,和记者对话时反复提到一个数字:1500万。就在2月8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表示,根据专家测算,在广州7434平方公里空间内,最大人口容量为1500万人,目前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已接近1200万。早在2002年,当时的市长林树森就已强调过这个广州的最大人口容量数字。显然,羊城不少普通百姓对“1500万”上了心。连朱小丹也明确:如果人口规模过大,社会再生产能力将下降。去年9月23日,在广州市总体规划咨询与交通发展纲要(草案)专题评议会上,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提出,从广州的生态、能源、水资源、土地等方面综合考虑,“环境容量1200万人是比较合适的”。照邹德慈院士的观点,目前的广州已逼近“临界点”,难怪有老广忧心,等广州满负荷地塞进1500万人时,广州会面临什么?
广州并不是要排外昨天关于“网上热议宁静广州”的报道出街后,争议开始更大范围铺开。不少人着眼于“广州要拒绝外地人了”争论不休,更多的人理性待之:广州不是要排外,没有人可以抹杀外乡人对广州发展的巨大贡献,而是基于人口容量日益严峻的客观事实,有识之士开始为广州的未来思考。一位网友说得好:这关系到每一个在广州工作生活的人,无论他是老广还是“新客家”。在2002年,迫于人口容量的压力,一直对本科毕业生不设防的广州,曾悄悄提高了一点门槛。当时广州市人事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02年广州市接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中,有一系列新规:非广州生源师范毕业生属饱和专业的,原则上不接收;严格控制非广州生源专科毕业生入穗就业等。去年年底,广州市建委及城管部门在一份对市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中指出,政府有关部门正在个别行业上研究抬高进入广州生活人员的门槛。当时由此就已引发了很大争议。
外地模式可否借鉴据了解,早在2005年,北京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北京居住人口已超过各种资源的人口承载极限,严重制约了北京的发展,建议对进京人口实行准入制度,规范人口流动。而上海则在用工工种上对外来人员作出明确限制。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劳动力供需状况,不定时公布禁止使用外来人员的工种(岗位)。本月13日,在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官方统计深圳有登记的流动人口已超1100万人。加上常住人口,深圳已逼近专家测算的城市人口最大容量。早在三年前,深圳市社科院专家就明确提出,正是人口的急剧膨胀使深圳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推后了5年。为了控制人口,深圳设立了一系列“关卡”:在户籍迁入上鼓励技术技能入户、投资纳税入户,“严控”政策性入户等渠道;暂住人口子女入学,其父母须加入深圳“社保”体系等。但也有专家认为,上海和深圳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广州,广州应保有不设防的特色而着眼于加强城市的管理水平。人口满负荷的“利剑”高悬,广州到底何去何从呢?到了城市管理者非好好考量不可的时候了。(记者林洁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