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全国土地市场全面复苏 二线城市地王频出 珠三角房价升势较确定 -全国26个省市高考结束 成绩将于6月下旬陆续公布 北京阅卷启动 -逾6成民众认为中国经济率先回暖 统计局邀媒体参观CPI形成过程 -中国首例主动加入美知识产权案胜诉 山西煤矿转让涉嫌国资流失 -皖风雹灾害22人死亡 鄂62万余人受灾 目击 未来3天各地多降水 -成都公交总经理辞职 8名重伤员生命体征不稳 同类车辆暂停营运 -重庆武隆垮塌已发现9遗体 地质灾害说遭质疑 被埋村民手机接通 -越南抗议南海禁渔 中国称正常管理措施 朝鲜东部海域划定禁航区 -中国将四万亿中的2000亿用于绿色经济 投资1.2亿推绿色制造项目 -巴西和法国打捞起至少24具法航遇难者尸体 中国罹难者家属抵法
首页>>发展观察
罗京谢幕 人民需要一个更好的央视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其实,以新闻同行的专业眼光看,即便在一个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陷入了整体性的相对低迷,但央视的新闻人仍在每一个局部空间和局部战役里殚精竭虑、日夜奔忙。一个新闻媒体亦如一个人,不可能日日亢奋,年年冲刺。只是倘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缺少一些大取向、大格局、大智慧,那么所有这些具体的努力,都会在走向公众的旅途中,因大失小,逐步衰减。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央视新闻人刚以在地震灾区的搏命式努力换回一些公众的美誉,就又在一夜之间,淹没于一场大火的魅影里。

罗京,就是在这时,用他个人决绝离去的方式,将一个有温情、有纽带、有正面美誉度的央视,送回到公众的面前,送回到报纸版面的头条。虽然很多媒体下意识地将罗京去世的新闻,放在了自己的娱乐版上,但不可否认,过去的一周,乃至未来的若干天,是近十年来国内媒体上有关央视的正面新闻最多、最集中、最自觉的一段日子。

这也许是罗京对自己的单位所作的意外、额外、不见外的最后贡献了。

这个贡献的达成,成本太大。而痛悼战友的日子,亦终将过去。将一个正面的央视形象,努力地延长下去,甚至焕发出一个新的十年、N年,才是素衣垂泪的央视人接下来的要务,也是对陈虻、罗京这一个个早逝战友的最好怀念。从公众对罗京的集体追思中,央视人,乃至立于央视背后或左右,那些能拉一把或推一把央视的人们,或应看出这几分端倪:

其一,很多人喜欢和不舍罗京,是因为他们觉得国家电视台的新闻产品之主线,仍应以庄重、大方的基调为主。

其二,人们怀念一个在本职岗位上业务精湛的播音员,说明任何一个媒体,或一个新闻人,都时刻莫忘,需按照新闻规律的要求去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首先把本职做到最好。

其三,公众对罗京的赞与念,其实表达的是对《新闻联播》的一种期待,是对国家电视台的新闻产品能够更加锐意进取的一种期待。

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有局限性。罗京如是,央视如是,你我如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罗京及其岗位贡献,还不是央视最能体现锐意进取姿态的部分。罗京之逝,除了是一张“国脸”的谢幕,一个好人的离去,更是一次不期而至的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人民需要一个更好的央视。

至于“好”字何解,莫问罗京。不想再潜于水面下的央视人,自当破解。

来源: 人民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罗京26年无差错播报成佳话 揭秘新闻主播工作生活
回顾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昔日风采(组图)
罗京生前治疗情况首次曝光:靠麻醉药漱口吃药
罗京逝世各方追悼 戏友称其没架子擅长老生(图)
罗京遗体告别仪式11日上午9点将在八宝山举行
平淡罗京解释"面无表情" 坦言"压力无时不在"(图)
罗京的笑与不笑:是摄像机它不让我笑(图)
"国脸"罗京的多面人生:冷面小生 模范丈夫(图)
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癌扩散去世 享年48岁(生平)
图片新闻:
甲型流感疫苗开始在中国批量生产 最快7月底产出[组图]
新一代动车组"和谐号"2011年批量交付 时速超380公里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