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月20日,《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发布。国防白皮书公布2007年中国国防费为3554.91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14%。2008年中国国防费年度预算为4177.69亿元人民币。图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在会上介绍国防白皮书。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八日电 题:“中国军力威胁”:被误读的与被漠视的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尽管中国政府不厌其烦地对外阐明,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国际上“中国军事威胁论”却是此起彼伏,新版迭出:
就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最新的报告称,“中国能够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在今后十五年里,有可能增加到一百个以上”时,印度空军参谋长日前表示,来自中国的威胁比来自巴基斯坦的更现实和强大,并称非常重视中国“大规模的军力扩张”。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胡仕胜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作为中国的邻国,印度在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一直都以中国为标杆,军方炒作中国的“军事威胁”,不排除是想以此作为增加印度国防开支的借口,也是印度为自己扩充军事实力提供支持的借口。
事实上,对“中国军力扩张”的渲染,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舆论就曾热炒“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胡仕胜说,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萌芽,而这种论调提高嗓门是在冷战结束之后。
“经济强大——政治崛起——军事扩张”,在一些信奉强权政治的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崛起必然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张伊宁认为,面对中国的不断崛起,充满疑虑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漠视和军事政策存在不少误读,有的甚至是有意的误读。“如果说前者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那么后者更多的是一种战略考量,企图遏制中国增强自己的国防实力。”张伊宁说。
面对各种杂音,中国坚持“走自己的的路”,却不能任由“别人说去吧”。从一九九八年开始,中国每两年发表一份国防白皮书,一再强调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反对军备竞赛的主张。
针对近年来不绝于耳的军事透明度问题,二00八年国防白皮书专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详述中国的国防经费规模和各种用途。去年初,中国国防部成立新闻事务局,并且开展新闻发布工作。
胡仕胜表示,军事透明度体现在战略意图透明和军事能力透明两个层面。其中,战略意图透明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透明,也是判断一国是否对他国或国际社会构成威胁的最具实质意义的指标,而中国的战略意图是完全透明的。
但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并不是总能得到善意的回报,不厌其烦的解释经常被漠视,指责中国军事不透明的声音还时常出现。终于有一次,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忍无可忍”,反诘道:“如果你的邻居总是扒着你家的门缝窥视,还叫嚷‘打开你家的门,让我看看里面有什么’,你作何感受?是不是该报警?”
张伊宁表示,在提高军事透明度方面,中国一方面在不停地释疑解惑,同时也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举措。最典型的例子是不久前在青岛海域举行的多国海军活动,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两艘核潜艇的首次亮相。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二十九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必然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
胡仕胜认为,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一方面要加大正面宣传,加大军事透明度;另一方面,要防止被这种论调所左右。
“今后即使中国做得再好,‘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也不会完全消失。这也许是中国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胡仕胜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