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的确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有了国内军费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而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大量的商品需求促进了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当时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一个最强的就是它(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代表一个强国的象征,所以当它这样表示的时候,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能够知道它能够代表,因为它有一个信用在那,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的。”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1720爆发了史上著名的“蓝海”股票泡沫事件也就成为英国完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开端,科学家牛顿也成为蓝海泡沫事件的受害者。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也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从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五倍,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蓝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蓝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王长江:“最终影响政府出台了一个反泡沫法,这个实际上是一百年英国政府在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样完善一个制度,所以通过一个货币英镑制度,那么英镑这么一个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不断的完善英国的金融制度,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为其他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此时的英格兰银行已经是作为中央银行在发挥作用,有效地维护英镑的坚挺地位。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我认为英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和英国和当时的英国的发展的硬势相配合的话,它的确对推动英国的发展,建立英国在全球性的这种世界霸主经济是有密切关系的,同时的话,一个国家,我认为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