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贵报4月28日《热钱汹涌,升值之过?》一文感触良多,文中分析问题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是一篇好文章。
我是一个涉及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以前做企业关注的东西比较简单,无非是做好产品,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留住客户,诚信经营而已。前两年涉足外贸业务,一开始倒也顺利,去年以来,事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国内物价大幅上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但我们的经济政策却是大幅提高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加速升值。尤其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在大型跨国外资银行、投行、证卷公司和国内行业巨头的一片叫好声中,人民币加速升值似乎成了不容置疑的、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是话语权上的弱势群体,贵报能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流难能可贵。
很多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虽然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同时有利于产业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举出日本及台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历告戒我们,这是不可避免的痛苦。
在我及我的众多同行看来,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一个国家的货币不管其汇率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其币值归根结底是其商品价值的基本反映。我们的产品真的支持人民币大幅升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日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起飞至八十年代“广场协议”货币大幅升值,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一大批名扬全球的日本企业和其生产的优质产品,货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值得以提升。我们有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吗?大凡经常出国的人都有一个体会,逛商场尤其是好一点的商场,遍目所及皆是欧美日韩的品牌,虽然有些是“MADE IN CHINA”,但它们不属于我们。到处寻找我们的自主品牌,要么没有,要么灰头土脸地呆在偏僻的角落里,国内鼎鼎大名的品牌境遇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企业。可以说,我们的产品不支持我们的货币快速升值,广交会成交额大幅萎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现在要么疲于奔命,要么倒闭,如何升级换代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呢?科研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低、就业压力大是我们的基本国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是要正视现实。
还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尤其是大幅升值能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在一些学者型官员、大学教授及外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们眼中,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就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应加速大幅升值。年初我在某电视节目中看到,一国外著名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人民币大幅加速升值,通货膨胀治理在即。2008年一季度的数据给了她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如果按她的建议人民币一往无前地升下去,不要说CPI控制在4.8%,不跑到8.4%才怪。事实永远胜于雄辩,我们不能吃错药。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假如你现在贷到了美元,一年期后还款,为对冲风险,你可以向各大银行申请一年掉期业务,你想不到的是,凡是预测人民币升值越高越强烈的外资银行,给你的价格越高,远远高于我们的四大行。我曾问过外资银行的经理,你们银行的老板和首席经济学家信誓旦旦地预测人民币今年会升值15%,为什么真做起业务来,你们给的掉期价格连升值7%都不到?他的回答是,我们希望并鼓励人民币大幅升值,但最终能否升到我们的预测值,我们也没有把握,为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我们只有选择保守方案,实在抱歉!真不知道是我们太愚蠢还是他们太狡猾。
《货币战争》刚出版时翻看,我一笑了之。现在再看,半信半疑。如果人民币照他们预测的速度升上去,恐怕这本书要成为经典著作了。
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靠人民币不贬值(实际上是升值)赢得了外界的真诚赞美,而这次人民币的升值也会赢得他们的“赞美”,但这次“赞美”背后,也许是一脸坏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