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公布前,李冬梅收到了这样的信息。
云南省玉溪市公开选拔4名县处级干部,一条新闻报道了玉溪市统战部副部长选拔的全过程。但是,这条新闻的题目我就看不懂了:“云南玉溪处级干部公开选拔发生泄密事件”(《新京报》6月26日)。既然号称公开选拔,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怎么还有不能公开的秘密?只能质疑所谓的“公开选拔”。
说玉溪市选拔统战部副部长是一次公开选拔,这当然有一定的依据,因为市委的决定上就是这样叙述的:“公开选拔4名县处级干部”。而公开的程序则是:在媒体上刊登公告,号召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组织符合条件者进行考试,对成绩合格者进行面试,在媒体上公布笔试和面试的前三名名单。显然,这确实是公开选拔干部。
而所谓“泄密”是指什么?主要是两点:一是考试成绩公布后,玉溪市委组织部考察组随即对前三名进行考察。在此期间,一个消息在参加考试的人员中传播开来:统战部副部长职务,考察组推荐了第二名张丽萍作为候选人。二是,2007年5月11日下午,玉溪市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此次公选干部任用人选问题。当晚7时15分,有官员发短信给李冬梅,“统战职位暂时空缺……”李冬梅收到的泄密信息,与几天后发布的公告内容一致。
长期以来,我们的组织部门都把干部任用看成自己的权力,不仅与老百姓没有关系,就是与其他官员也没有关系,因而总是为神秘化推波助澜。其实,考察组究竟向组织部门推荐了谁,真的是什么秘密?如此见不得阳光,难道真如揭发的那样是受贿了吗?而常委研究统战部职位暂时空缺,只不过是当晚被透露出去了。不透露,几天后不也要公布吗?实在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以为,所谓泄密本来不成为问题,倒是泄密之外的问题引人深思。既然号称公开选拔,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怎么还有不能公开的秘密?只能说明所谓的“公开选拔”是虚假的。说得客气点,这次的“公开选拔”也是个“半拉子工程”。前半段,热热闹闹地搞了那么多程序,最后还是归组织部考察推荐,还是由常委会研究决定。而组织部一句话,就把经过笔试面试选拔出来的前三名全部报销,一个不用,让统战部副部长的职务空缺,正如玉溪市一位官员说的:“最后还是回归到了某些人说了算的老路上,而完全置考察成绩不顾,成了一个闹剧。”
公选干部流产,从浅处看,是有关程序规定得不细,没有能确定公开选拔和官员研究的关系,因而使公开选拔流于形式。但深层次的问题却是,民主成了官主的婢女。当公开的结果符合官员的意志,民主就可以进行下去;当公开的结果使官员不满意时,民意就被一脚踢开,露出官员一锤定音的真面目,依然是任命制的老一套。
真正的公开选拔干部,就得让全过程在阳光下进行,拒绝任何秘密行为。像公开招聘公务员那样,全过程都可以公开直播,让公开的阳光照射进干部任用的“暗箱”。用这样的观点看,任用干部动不动就是秘密、泄密,简直有点可笑。(殷国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