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粮食作物转化为燃料是对人类的犯罪”,这样的声音超过了美国倡导的“发展生物能源”、建立“乙醇欧佩克”的声音。美国本身就是世界头号能耗大户,已有分析人士担心,生物能源的普及,将让美国人再次忘记节约,汽车等能源消耗品 “和人争粮”会使全球粮食危机雪上加霜。布朗博士也认为,美国用于乙醇燃料生产的玉米等农作物的比例日益升高,是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但布朗说,在全球粮食危机面前,“即使美国也不能幸免,因为美国经济与世界高度融合,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此外,粮食危机也将可能引发许多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布朗最后说,如果把世界粮食形势比成一辆汽车,美国以其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机的位置上”,美国有责任让世界粮食之车保持平稳,而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对石油的依赖,却酿成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全球粮食恐慌。
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跌了跟头
很多专家也提到,农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美国现有耕地面积1.9亿公顷,由于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过剩,长期采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复耕,且目前多数土地每年仅一熟,而其气候条件完全可一年两熟,可见国际“粮荒”和粮价上涨其实仍处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国,尤其是美国手中,一旦它们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危机就会缓解。
但人类不可能把解决粮食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身上。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印度目前是一个由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走的弯路,值得很多国家来吸取教训。由于优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再加上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维持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自2005年开始,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粮食的产量也开始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日常所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于2006年7月首次从“小麦出口国”变成了“小麦进口国”,进口了 300多万吨小麦以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2007年,印度又连续第二年从国际市场进口了小麦。
印度农业委员会的一个官员告诉记者,辛格政府已经认识到粮食生产低迷“已经严重威胁到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粮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对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印度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自新世纪以来对粮食安全问题漠不关心。在过去几年里,印度经济连续维持了8%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每年只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农民因生活贫困而被迫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尽管印度市场上尚未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但面粉、食用油等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却是不争的事实。去年,一小桶色拉油是72卢比,现在涨到了85卢比(1美元约合39卢比)。面粉的价格据记者观察,也上涨了20%。
解决粮食危机要靠各国联手
一些印度学者在谈到粮食问题时还提到,事实上,就印度而言,美国每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印度推销其农产品,而印度为了保护自身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拒绝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力图实现粮食自给。对此,印度经济增长学院的辛格教授认为,解决整个国际社会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在农业生产、种子培育、化学肥料等各个领域,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让更多的国家从粮食危机中解脱出来,这也是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德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专家威斯曼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粮食安全出了问题,发达国家应负责任,它们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加剧了世界“粮荒”,如为了给欧洲汽车生产生物燃料,结果大量的热带雨林被砍伐。近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文章呼吁说,联合国应该制定一份“粮食基本法”,以应对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文章说,今年的“世界粮食日”,人们原本有理由举行隆重的庆典,因为一个好消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充足的资源,人们已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满足地球上60多亿人口的健康饮食需求;但坏消息却是:人们没有这样做。今年的 “世界粮食日”把“每个人都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定为主题。该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在“世界粮食日”说:“我们的星球有足够的粮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食物,但今晚仍有8.54亿男人、女人和儿童空着肚子睡觉。”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应对粮食危机问题上,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不仅想办法不断提高自身粮食安全水平,还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农业当成“援外”的重点。从中国今年“世界粮食日”的宣传活动中人们得知,中国农业部迄今已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向亚非等国派出援外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近900名,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派出援外人员30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