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国产大飞机研发之争再起 各持己见 民间资本挑战现有研发模式 -美联储降息对A股影响积极 无碍中国继续加息 考验我宏观调控 -广电总局叫停电台四套涉性节目 8类涉嫌非法集资广告禁止发布 -国内商业银行房贷步入违约高风险期 京经适房面积将调整为60平 -央企将上缴170亿元红利 烟草业税后利润10% 央企高管人选确定 -药监局:可能致死亡药品须1日内召回 企业不及时或被吊销许可证 -审计揭示49部门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 各部门积极整改解决问题 -中小学生学籍全国统一管理 与户籍脱钩 -中国40岁以上人群6成存心血管病危险 超5成白领患泌尿系统疾病 -加息拉大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息差距(表) 资本市场如何反应
受限能源新政 中粮控股缩减粮食乙醇投资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受限能源新政 中粮控股缩减粮食乙醇投资

鉴于发改委刚刚出台“可再生能源政策”,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能,中粮控股(0606.HK)决定修改此前公布的部分全球发售所款项的用途,一些原本和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有关的投资将叫停或缩减,转而投向不会遇到政策限制的项目。

根据前夜之公告,中粮控股三个原本计划共投入6.74亿港元的项目因以粮食为原料而被叫停。两个生化项目计划投资额被缩减。

今年6月,随着玉米(1657,-4,-0.24%)等粮食作物价格不断上升,以玉米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占用大量粮食作物的现象引起市场关注。国务院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会议,表示将停止新建粮食乙醇燃料项目。9月4日,发改委正式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通过发展非粮作物和植物发展生物燃料。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出台意味着在建燃料乙醇项目将成为受限项目,而其他新建项目将均被叫停。

这一判断在中粮控投的战略调整中得到体现。今年3月21日,由中粮国际(0506.HK,现称“中国食品”)分拆出的中粮控股在香港上市,融资26亿港元。中粮控股主席宁高宁表示,未来中国食品的业务专注于食品和消费品,而中粮控股将专注于生物燃料。

根据中粮控股招股书有关“未来计划和所得款项”的说明,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最多19.096亿港元将用于新建项目或选择性收购生物燃料和生化项目投资。包括:最多8.986亿港元用于河北、辽宁、广西、湖北和黑龙江的计划燃料乙醇项目;最多10.11亿港元用于吉林公主岭的发展及兴建中的生化项目,以及华东地区和吉林省榆树的其它计划项目。

但是,中粮控股日前公告称,根据目前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国家将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能。因此获得此类项目批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董事会因此决定改变有关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的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并投资其它预期不会遭遇“不确定性”的项目。

据公告,三个生物燃料项目的投资计划从原有所得款用途中抽离。包括河北生物燃料项目和辽宁、黑龙江以粮食为原料的项目,三个项目原计划投入6.74亿港元。对于这些项目,中粮控股表示,将在适当时候寻求其他方法为项目提供融资。另两个生化项目的计划投资额被缩减,包括公主岭化生项目和榆树生化项目一期。

此外,公司拟建立三个新生化项目,即榆树物化学项目(第二期),黑龙江龙江生化项目及黑龙江绥化生化项目。“上述项目不受可再生能源政策影响,并已获得批文。”中粮控股称。

同时,公司董事会还建议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中的5.505亿港元用于油籽加工业务。

据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到2010年,我国非粮生物乙醇的产量计划达到200万吨,到2020年能增加到1000万吨。而目前我国有四个企业利用粮食生产乙醇,每年的产量在102万吨左右,但使用的主要是储备粮中时间比较久的陈化粮。本报记者 于兵兵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中粮投资7.5亿国内首建非粮燃料乙醇项目 年产20万吨
古井发布公告称未与中粮、茅台进行过接触和谈判
中粮集团宁高宁:在资本市场"炼金"粮食产业链
中粮控股在港公开招股获得投资者热烈追捧
图片新闻:
"韦帕"肆虐800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66.2亿[组图]
台风韦帕在浙苍南县登陆 风力达14级 浙江159万人安全大转移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