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追求“四节一环保”深圳将于2010年消灭毛坯房 -A股存量资金攀上1.47万亿新高 沪深两市今年IPO筹资达3284.14亿 -铁矿石新一轮谈判:五大因素对中国有利 船舶工业明年或现"拐点" -中国斥资2565亿防治11流域水污染 电子废物无照拆解最高罚50万 -中国2年将修建油气管道4万公里 前9月火电机组关停任务完成90% -央行可查贷款买房记录认定第二套房 南京两家银行认定标准不同 -中国在消除贫困等方面领跑亚太 全球唯一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国土部:严禁新征用或购买土地搞集资建房 每宗地开发不得超三年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19% 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全文) -中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年均增20% 保监会规范养老保险业务
房价已到非理性高度 想做名房奴真的好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黄金周刚过,广州楼市在这个假日期间完全步入了“万元户”行列。“阳光家缘”网站的数据显示,广州楼市均价5月份还是8000元/平方米左右,到了9月份就涨到11000元/平方米以上,黄金周期间,5个中心区的销售均价更是达到了15870元/平方米。

  “十一”楼价会继续提升,这是节前各业内人士早就预测到的大势,但一下子攀到15000元/平方米以上,还是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以至于有人感叹,时下想做名房奴,还真是件相当困难的事。事实上,不单广州如此,全国房价也是一路高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达8.2%,刷新了此前的纪录。相信9月份的数字也不在此下。

  这委实令人费解,一方面是国家调控措施接二连三地出台,另一方面房价却在不断创新高。特别是今年以来,房市和股市一样,像脱缰之疯牛,节节摸高,普通市民只得望房兴叹。无怪乎有不少业内人士发出了警惕房价泡沫的信号。

  房地产市场到底有无泡沫,普通百姓不好确认,但有一点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再按照这样的涨速继续攀升,泡沫的积累恐怕就不是危言耸听的戏言了。

  房价犹如过山车般突然提速上行,与开发商、中介的联手做多脱不开关系。有实力的开发商掀起了类似的圈地运动,大肆囤积土地,地少了,楼价自然就会水涨船高。而这也间接使得政府的卖地降楼价计划落空,因为这边刚一开闸放地,那边大开发商就一抢而空,所谓的地王价格也就不断被刷新。再加上中介的“灰色”逐利行为推动,加速了房价的上涨。

  可是即便是明知道开发商、中介在联手抬拉房价,那么支撑高房价的到底是谁呢?答案其实很清楚,当然是消费者,正是他们才是虚高楼市的真正买单者。那些投资者为房价上涨预期所刺激,将过多的热钱投入到楼市,为高房价推波助澜。至于那些自住者,有钱的就抱着早买早升值的念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楼市中,多数则只能在高房价面前望而止步。

  如此就可以看出,当下的房价已经到了一个非理性的高度,投资客和开发商、中介一起,放大了市场的虚拟需求,而普通百姓的有效需求却被逼到了市场之外。

  但是,就如同过山车一样,有上行的,就必然有下行的,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涨不跌的房价。我们也看到,在非理性的楼市面前,宏观调控正在加快进度,短短9个月时间内,央行5次加息,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黄金周前,又大举发售国债,并上调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最重要的是,政府在不断地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起廉租房制度,并将受惠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具体到广州,在“穗七条”之外,特别加大了廉租房、经适房和“双限房”的供应。

  降下高烧的房价,最关键要靠什么?无疑是政府大量供应保障性住房。一方面以此来打消消费者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从而减少投资客和冲动型的按揭贷款,另一方面也是对待极端非理性楼市的理性之举。事实上,在政府放出保障性住房加大供应消息的同时,就可以听到楼市拐点的声音。到底何时出现拐点?在房价升到15000元/平方米的时候,应该作出回答了。(李龙)

来源: 广州日报

图片新闻:
研究生招考分数线分区调整 7省分数线将调低(通知全文)
07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座次排定 主要在东部(名单)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