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态,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都涉及产业或产业结构变迁。以下介绍五种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系统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他认为:国家的真实财富并不以金银计量,而以商品和劳动衡量。国家应通过贸易来扩大生产,而不仅仅是以限制贸易的方式获得金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符合社会的最大利益,它保证了每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用。他主张自由经济,认为如果想要特别鼓励或者限制某种特定产业,都会与其目的背道而驰,违反自然趋势,阻碍社会富强。而应该用完全自由的方式,让每一个遵守法律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得到利益,以及参与社会竞争(斯密,2009)。
产业保护理论。1841年德国学者李斯特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并提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李斯特,1961)。
两部门模型。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两部门模型”,该模型不仅是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型,而且涉及到整个经济中的结构转变。他假设: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一个是农村人数众多的、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传统农业部门,它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第二是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很高,能够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和工业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别,经济机制能够将农业劳动力吸收到工业部门。随着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的转移达到某种均衡,经济结构转变完成(刘易斯,1996)。
经济阶段模型。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1971年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六阶段。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阶段理论。他认为,“从经济角度将所有社会归于五种类型之一是可能的。这五种社会是: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题条件阶段、起飞、走向成熟、大众消费时代。”第六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罗斯托,2001)。在罗斯托描述的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的特点中,他把产业结构的形态作为经济增长阶段的重要标志(表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