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男性退休年龄应该一致、公共场所的女厕所面积应该比男厕所大、男性应同女性一样有产假、性骚扰不再只是男性的“专利”……1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争取这样的平等机会。
“这是‘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际部部长、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委员邹晓巧在“东盟与中日韩性别意识主流化”培训班上说,10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几乎一无所知,如今虽然很多人仍旧对这一概念一知半解,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提出上述想法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实践并推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发展。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指政府、组织或机构在政策制订、实施和评估,以及日常工作中,考虑到社会性别对女性和男性产生的不同影响,达到逐渐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的目标。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中国政府是承诺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同年,中国把男女平等定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五项基本国策之一;2001年,中国将妇女发展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推动和实现在各个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及将性别意识纳入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促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进程。此次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东盟与中日韩性别意识主流化”培训班,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三国从事与性别平等有关工作的政府机构官员共20人参加。
邹晓巧说,最近5到10年,中国逐步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但社会性别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