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届“中国水周”开始的第一天。水利部部长汪恕诚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采取五大措施破解水资源匮乏问题:
——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进
行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的零增长。
——充分考虑洪水风险,努力实现人与洪水和谐相处。“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城市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把解决洪涝灾害问题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利用洪水资源。
——根据水环境承载力,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十一五”期间,中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排污权的有效管理和有偿交换,运用经济手段防治污染。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要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净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要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恢复水库功能,消除安全隐患。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维护河流健康。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生态影响问题,完善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汪恕诚强调,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更是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记者姚润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