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广西今年春季又将遭遇不同程度春旱;广东湛江正经历百年一遇的干旱,200多万亩农作物受影响,逾51万人饮水困难;北京今后两年供水告急,主要水源之一的密云水库只能提供一年的城市用水。面对干旱,各地政府都在紧急部署利用人工增雨手段缓解旱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增雨已经成为人类向天空这个天然大水库索要水源,以缓解旱情、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人工增雨技术被确定为优先主题。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近日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建设空中云水资源化工程。建设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工程,实施规模化人工增雨作业,加强针对国家大型水电站的气象保障,实现年均增雨500亿立方米左右,实现重点区域、流域和经济发展关键区空中云水的资源化利用。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局长韦力行介绍,广西是干旱频繁发生的省区,已连续发生3年持续干旱。2005年,除3月和6月雨量偏多外,其他月份降雨均比往年同期偏少,其中7月到10月底,全自治区的平均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出现了降雨持续偏少的极端气候事件,造成了大范围的严重干旱。广西当前旱情依然严峻,2006年1月下旬广西水库有效蓄水量为28亿立方米,占有效库容的28.2%,而按正常需求水库有效蓄水量应最少达到40亿立方米。
韦力行说,实施人工增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旱情,而且对森林防火、改善生态环境等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广西已经把人工增雨作为一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来抓。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了解到,今年1月1日到2月7日,广西已在7个县实施了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0次。据悉,广西2006年春季飞机人工增雨从2月开始,将持续到5月底结束,全自治区地面火箭、高炮增雨防雹作业根据需要常年开展。(记者 覃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