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事实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问题。如果两三个月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控制住非典,全年7.5%—8%的增长速度是可能实现的。
樊纲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虽然国际上认为非典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人们仍然看好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GDP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的体制在处理非典这类危机上,有很大的优势。需要关心的是,非典究竟会持续多长时间。
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9.9%的骄人增速,对经济发展中局部过热的苗头,一些部门和学者提出建议要采取调控措施。那么,非典影响之下,会不会改变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取向?樊纲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政策,永远是随着短期的供求变化而调整和变化。也许前三个月是紧缩政策,后三个月就可能转而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要相机对不同的经济政策进行抉择。所以,政府应该不断调整政策的取向。
记者评述:对于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樊纲并不悲观,但他提醒人们要防止低估这一影响的倾向。因为这对经济工作非常不利。他预计,如果两三个月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控制住非典的话,今年7.5%—8%的增长速度是可能实现的。
灾难可分为“需求刺激型灾难”和“需求抑制型灾难”两类。非典即属于后者
樊纲观点一:不同的灾难对于经济总需求及经济活动总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灾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为“需求刺激型灾难”,一类可以称为“需求抑制型灾难”。非典属于后者,它与别的灾难有所不同,一是打击的人少,涉及的面却很广,影响的人很多,而且不确定的因素多;二是减少人们的经济活动,抑制人们的需求。
樊纲观点二:非典对经济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的就是许多经济活动被取消,如“五一”黄金周和一些大型会展,还有大量的合同被延迟。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影响,也许是下半年,也许是明年。这样的影响在出口、外商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可能表现得更充分。间接的影响表现在,如果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都受到影响,GDP的增速下降,人们的收入增速下降,就会影响下一轮需求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的后果现在也许能看到一点,但将来会表现更多。对国民经济后续的影响要充分估计。
樊纲观点三:讨论非典的影响不能只看几个部门,而是要观察所有的部门
对非典的影响,大家更多注意旅游、交通等服务业,而没注意更多层面:人们减少谈生意、签合同,这比大家不去买东西的影响可大得多。放弃一次旅游只是少消费几千块钱,而不签一个合同则可能是几千万元的影响。由于人们减少经济活动,减少接触带来的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有一个滞后期。4月份的情况很好,这是因为经济活动的惯性。而现在各种经济活动的延迟,也许影响在三季度、四季度以至明年才会浮出水面。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种影响,不能用现在的数字来证明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是大还是小,更不要低估它。
目前首要的目标还是要千方百计用最快的速度控制非典
记者评述:樊纲认为,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多长时间能够抑制住非典疫情,目前首要的还是用最快的速度控制它。国际上有人曾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做法不理解,觉得过分严厉。他认为,短期成本毕竟是可以计算的,而一旦非典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所带来的长期成本就难以估量了。在对这种疾病和它的传播方式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只有严厉的措施才能控制住它。他主张政府要做更多的教育工作,用科学去武装人们,使人们增加对非典的了解,增加安全感,驱除过度的恐慌,减少过度的反应。
怎样减少非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中央政府最近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如在受非典影响较大的8大行业减免15项政府性基金,对一部分企业实行短期贷款贴息政策等,如何看待这些政策调整?
记者评述一:樊纲认为非常及时和必要。政府还应适当增加支出,特别是公共卫生、公共防御体系的支出此时是最有效的,因为谁也不敢挪用,且一举多得———既能拉动即期需求,又能弥补长期以来公共卫生的投资不足。
记者评述二:对那些没有受到非典直接影响的领域,樊纲建议采取鼓励刺激需求的政策。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8项措施,其中有培育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精心培育好住房、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市场,对经济的稳定作用很大,可以使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的需求保持在一定水平。
记者评述三:在外贸、外资方面,短期的影响不可避免。缩短影响的时间同样取决于能不能尽快地遏制疫情。非典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卫生意识,政府又加大了公共卫生政策调整的力度,加快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改革,会使投资者提高对中国改善环境的信心,保持对中国投资的热情。(朱剑红)
《人民日报》 2003年5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