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声势假象连环
“开发蚂蚁资源,拓展保健事业”;
“养殖蚂蚁致富之路”;
“轻松投资、稳当赚钱、蚂蚁致富”;
“走养蚂蚁之路,奔致富金光大道”……
蛊惑人心的口号刻印在一张张宣传纸页上,出现在一个个广告中;从县城到乡镇,从职员到村民,“养殖蚂蚁无风险、有高额利润”的神话口耳相传。
仔细阅读宣传材料的人们获悉,蚂蚁养殖分为自养和代养两种方式:
采取自养方式的养殖户,将按照每小箱200元、每大箱1000元的价格缴纳押金取得蚁种,张建华的公司承诺以25%至50%的年利息回收蚁干,1年期的每37天返还本息一次,分10次返清本息;半年期的一次返清本息;
采取代养方式的养殖户,1年返利的每万元收取代养费200元,半年返利的收取代养费100元。
此外,张建华的公司还声称从广西柳州引进了部分拟黑多刺蚂蚁蚁种,订做了用于养殖蚂蚁的纸箱。公司承诺由业务员把成箱的蚂蚁送到各个养殖户处,然后再向养殖户回收蚁干,送到罐装车间泡制蚂蚁酒。
看到绝大多数老百姓持怀疑观望态度,张建华一方面绞尽脑汁吸引养殖户签订《蚂蚁养殖合同》,一方面意识到要制造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公司规模急剧扩大的假象,才能赢得民众更多的信任。
于是,张建华的公司像吹气球似地迅速膨胀:
2003年5月22日,张建华将神蚁酒业公司吸收的部分养殖户集资款非法兑换成美元,以与香港某集团公司合资的名义虚假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山东蚁和春饮品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20日,张建华再次用非法集资款注册成立山东众志联合销售有限公司,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
2004年,张建华成立了山东众志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一波波蛊惑人心的宣传攻势铺天盖地袭来。
在宣传中,张建华摇身变为一位有着非同寻常创业经历的成功者,是一位与蚂蚁事业无比美好前景紧密相连的出色青年,更是一位能够带领大众走向迅速致富的领路人,他捐助60.6万元用于修路、资助困难大学生、参加当地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
由此,张建华祈盼已久的“群体效应”开始日益朝着疯狂的方向发展开来。
“心知肚明”制造3亿“窟窿”
当第一批蚂蚁养殖户及后几批人喜气洋洋地领取了高额劳务费后,“梦想成真”的事迹开始不胫而走,刺激起原本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的欲望。
彼时,只有公司的业务员清楚:“养蚂蚁就是幌子,实际上是为了多发展养殖户、多吸收资金。”
当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此事时,车间工人和仓库保管员均证实:神蚁酒业公司生产的蚂蚁酒数量很少,工艺流程很简单。所谓生产蚂蚁酒,其工序不过是用袋子装着蚂蚁浸泡,没采用任何其他复杂工艺进行提炼。
在调查中,一位公司职员向检察官陈述说:“公司的人都明白内情,就是互相不说罢了。”
就在大量集资户源源不断地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送进张建华的公司,以期获得丰厚高额回报时,作为“幕后黑手”张建华的心里也很清楚,自己制造的“神话”终有一天会破灭。据他向办案检察官供述:
“蚁种是从广西进的,大约每箱3至5元钱。养殖蚂蚁的费用比从市场购买要高的原因是我没有资金,主要是利用养殖户交的保证金来发展扩大企业。如果不采取这种办法,企业将无法生存。之所以采取养殖蚂蚁收保证金的办法,而不是采取直接吸收资金的方式,是因为老百姓不敢也不会把钱放心地存给我们。”
据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自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31日,张建华等人用上述手段共计非法集资46300人次,集入资金11.86亿元,最终造成养殖户投资款本金3.5亿元无法归还。
在临沂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看来,这起案件的发生存在几个因素:农民因急功近利、渴望致富愿望强烈,成为集资诈骗者的目标对象;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使张建华等人有了可乘之机;养殖户、业务员等公司员工明知骗局却心存侥幸;许多受骗上当的蚂蚁养殖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记者杜萌通讯员 杨德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