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医改方向:提诊费降药价 2011年药价趋合理 实行上限控制 意见 -中国医疗个人支付比例过高致看病贵 甲流患者医疗费用纳入医保 -钢铁业过剩产能达2亿多吨 国内钢价连涨5周 中国成煤炭净进口国 -大范围降雪致菜价飙升 大雪过后仍未降 多种资源价格相继上调 -热钱押注人民币升值 美《福布斯》:要求人民币升值是错误主张 -12月解禁股2820亿 大盘股为主力 流动性充裕 50年期国债首发行 -国土部推农地入市调控房价 明年浙江试点 专家:危及18亿亩耕地 -全国拉响天然气荒警报 渝缺口10亿方 中石油否认逼宫涨价 原因 -中国籍枪手在塞班岛向游客扫射造成4死6伤 可能因经济问题行凶 -鹤岗矿难遇难者增至104人 仍有4人被困
首页>>市场
成都白领供房养娃 家庭月收至少6800?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1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人群三:

单身贵族娱乐、购物和房贷最花钱

没有家庭的负担,尚无养老的压力,“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单身白领们是生活最惬意的群体,但他们每个月的开销也不少。

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的余小姐每到月底就难过,“钱花得太快,今天50元明天100元,也不知道是怎么用出去的”。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余小姐随工作定居在了成都,为了方便生活,父母为她在单位附近首付了一套小户型,每月的贷款由余小姐自己负担。“我每个月的收入是6000元,房贷每月要还2500元,压力还是有点大”。同时,余小姐身边有一群情投意合的好姐妹,经常约着一起购物、娱乐,“每个月买衣服花1000元,出去玩花800元,每个月到了月末都很紧张”。

而24岁的白女士虽然没有自己购买住房,但每月1500元的房租也让她头疼不已,“只要是离公司近的、安全的、环境好的住房,房租基本都在1500元左右”。

【调查结果】:通过对20个样本家庭每月开支的平均计算,成都还未结婚的小白领们,每月平均收入为4360元,支出约为4125元,超过53%的小白领平均月结余为0。

调查结果分析

房子

《蜗居》里面有句台词,“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因为一套房子,人们透支了几十年的消费能力

25~35岁年龄段的人群在收支、理财目标上拥有太多相似点:他们大部分家庭财务自由度不高,月入七八千甚至上万,但房贷压身,同时面临结婚、生子、买房、换房等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我们此次调查的60个家庭及个人来看,成都白领最大的支出集中在两个方面:房子和孩子!

半数家庭房贷占收入的1/3

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有一种“房子情结”,总觉得租来住的房子不是家,房子成了很多人每天挂在口头的大事,就像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蜗居》里海萍说的一样:“走到哪儿,哪儿都在讨论房子”。心中赤裸裸的欲望,将越来越多的人逼上了房奴的道路。

在剧中,有一段台词揭示了血淋淋的房奴账本———“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孩子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因为一套房子,都市人透支了几十年的消费能力,有的家庭甚至一下子透支了三代人的生活品质。

在此次的调查中,83%以上的家庭每个月都承担着偿还房屋贷款的压力,而在这些房奴中,有接近半数的家庭,每月的房贷占据了全部收入的1/3及以上,难怪在采访时,市民刘先生一脸无奈地说,“有钱的人买房子是做主人,没钱的人买房子是在做奴才,因为你每天都得做牛做马伺候房子这个主子!”

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还贷困难

一般来说,在支付首付款后,购房还贷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50%以下是比较安全的,在30%左右支付起来较为轻松,而超过50%则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那么,按照现在的房屋均价计算,月收入至少需要多少才能供起一套房呢?

近期,成都市公布了最新的房屋价格,10月份成都市主城区房屋成交均价为6300元/平方米,若以此计算,购买一套一家三口最常购买的90平方米商品房需要约60万元。若以首付3成计算,一个家庭在支付完18万元的首付款后,还需要向银行贷款42万元。以现有的最低7折利率进行计算,贷款30年,每个月需要偿还的房贷为2044.08元。按照还贷比不超过家庭收入50%的原则来看,如果一个家庭的月收入不足4000元,是很难负担起一套贷款房屋的。

同样,按照贷款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比计算,如果要在供房的前提下生活得稍微富足一点,则贷款比例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30%,即家庭月收入至少不能低于6800元。

孩子

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若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子女,总成本则将达到49万元。

怀孕、生产费用2万;3岁前每个月奶粉钱若干;3岁后,上幼儿园每个月1000元,营养费若干;小学、中学,学费若干,每月生活费、零用钱、资料费、学习费;大学,每年学费上万,生活费、交际费、恋爱费;恋爱了,结婚了,办婚礼,买婚房……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支出,则高达48万元,而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子女的总成本将达到49万元。

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这相当于再供养一套房子的花费。养孩子是个需要消耗大量精力、金钱和时间的大工程,看看成都的白领父母都怎么花费的?

婴儿:生个孩子3~5万

生个孩子可以说是“零岁工程”。下决心生个孩子需要一定的金钱储备做后盾,而怀孕往往意味着要放弃一些收入高但强度大的职位,这样算下来,生孩子实在是笔不小的投资。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大多数成都的中高等收入家庭,从准备怀孕到孩子满6个月,大概需要花费3~5万元,其中数额较大的花费主要体现在孕前、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费,产前的检查费和住院生产费,婴儿的奶粉、尿片、衣物等用品费。

幼儿:三年花费超5万元

谈起孩子的开销,住在科华北路的张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年仅5岁的儿子,目前所有的花费已经超过8万元。据她估算,等到孩子幼儿园毕业,养育费可能会超过10万元。

张女士的儿子入读的是一所公费幼儿园,在同类幼儿园中收费相对偏低。按这一学期的收费计算,一学期入园费为4500元,另加课本费、兴趣班费、订奶费、班费等,一学期光入读费用就有5200元。“一年算下来,就是1万多元”,张女士说,如果再加上平时零花、衣服、医疗、保险等费用,孩子一年的养育费则接近2万元。这样,在三年读幼儿园期间,孩子养育费就超过了5万元。

小学:月培训费近2000元

家住五丁桥的刘女士和丈夫都在外企工作,家庭年收入约18万元。她表示,在成都这一收入水平还算是比较高的,但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开支日益增多,养孩子已让她感到一些压力。

据她介绍,为培养孩子的兴趣,女儿6岁时,刘女士花3万多元买了一台进口钢琴,并请了老师教孩子练琴,每周一次,每次学费100元,每个月孩子学琴就要花掉400元。另外,为了加强孩子在英语方面的教育,她每周送女儿去学两次英语,每次两小时,收费15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1200元,“不算吃喝方面的花费,光是每月的培训费就接近2000元了”。

中学:6年花了近13万元

杨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刚高中毕业,“虽然我没有给他记账,但是从家里面的存款量可以看出,中学6年,他花了将近13万元。”

她告诉记者,儿子从初中到高中这6年的学费并不贵,但学杂费以外的开支却十分惊人,“初一的时候,我给他请了个家教辅导英语,这一请就是5年”。她扳着手指算了一下,儿子请英语家教,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收费150元,一个月6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00元,5年下来就是3.6万元。“这还不是孩子的全部费用”,初三和高三毕业班的时候,她和丈夫给孩子报了数学、物理和英语的补习班,每个星期都要补课,补课费每次200元~250元,“一个月光是补习班学费就接近3000元”。

此外,儿子生活费用的开支也很大,零花钱、交通再加上手机通信费、同学聚餐等,每个月应该在1000元左右,6年下来,孩子在衣、食、行等方面的花费就有7、8万元。如果加上学费和补习费,杨女士的儿子中学6年的费用接近13万元。

大学:一个月生活开支1500元

“我觉得,我每天是在为女儿打工”,在时代广场工作的李先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记者说。

张先生一家每个月的总收入为9000元,儿子在上海上大学,每年的学费是6500元,加上每年住宿费1200元,4年下来需要3万元。

此外,由于上海的物价水平比较高,儿子的交通费及零花钱也居高不下。“我每个月给儿子寄1500元的生活费,加上他入学时买的电脑、衣服、生活用品,进大学的第一年我们就在他身上就花了近5万元。”张先生告诉记者,1500元并不是儿子每个月的全部花费,“如果遇上同学过生日、外出旅游等,他钱不够还要打电话回家,我们还要额外寄。”

来源: 四川新闻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调查北京白领生活状态 月薪五千还算不算白领
中国50%白领恐在未来两年通胀中破产 专家提中国经济四大预警
北京93号油涨0.38元 白领私家车月增支百元
白领阶层由精英型到大众化 改变印证中国社会发展
近半白领女性患3种以上妇科病 定期妇科体检
白领“剩女”发起“换草”运动
图片新闻:
专家称长江水能开发利用已达警戒线 民间环保关注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 就业不佳专业将被调整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