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高房价、高消费、就业压力之下,人们怎么定义当下的白领一族?职场人群中谁是白领?白领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北京晚报》和智联招聘联合进行为期两周的调查,展现目前人们心中的白领定义以及眼中的白领生活状态。
最早提出白领概念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在其专著《国家的作用》一书中,将当今的劳动力分为三种类型: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个人服务业劳动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劳动力。显然,其中第三类“解决问题的劳动力”即泛指“白领”。写字楼工作、衣着光鲜、开私家车、在茶餐厅吃西式早餐……无论是影视剧还是人们的想象,这曾经是人们一度对白领生活的一种描述。
月薪至少5000元以上
收入最能直观反映一个阶层状态。两年前,社科院曾公布白领工资标准,认为在北京白领的收入标准为5000元。时隔两年,本报再次调查显示,4成被调查者认为白领的收入标准应该高于5000元,更分别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白领的收入在8000元以及10000元以上。
在一些出入写字楼的办公室族眼中,收入5000元难以维持所谓白领的生活。“早餐我和同事大多吃煎饼和油条,哪能天天吃麦当劳?”在一家节目制作公司做策划的文艳算了一笔账,月薪5000元只能应付她的日常开销,并且没有节余。
扣去住房、养老以及个税,每月净收入5800元的文艳要向银行还款支付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月供2800元;每天的早餐5元至10元不等,月开销约150元,午餐要15元的盒饭,月支出300元;地铁+打车的交通费约为600元;零食以及朋友聚会500元左右;书报费100元;化妆品、衣服以及日常用品600元左右;手机费200元……剩余的钱不够做一次头发或者听场演唱会。很少买名牌,也没有灯红酒绿的泡吧以及浪漫的咖啡店,在别人眼里俨然是白领的文艳愿望仅仅是每月能存800元的基金定投,另外可以给自己添置一件并不奢侈的小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