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榔是个穷山窝,现在也算干出点儿样子来了。只要大家鼓足劲儿,好日子还在后头。”谈起村里的发展,59岁的刘昌福精神劲儿十足,“下一步还要抓好劳务输出,把经果林、养殖业这几个优势产业做强,5年以内村民人均收入再增加1000元不成问题。”
刘昌福——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乡如榔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七大代表。10多年来,他带领村民在大山悬崖上凿出公路、引来水电、发展产业,走上了文明致富之路。
如榔村1000多人居住在渝东南武陵山区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由于交通闭塞,一直属“极贫部落”。直到上世纪90年代,如榔人仍然生活在“运输靠人驮、米面靠石磨、煤油灯打火”的条件下。
1997年,村支书刘昌福首先想到要引电进村,让村民们告别点煤油灯的日子。为了坚定信心,他自己先举债5万元买回电线等材料,带头干了起来。在刘昌福的感召下,村民们当年筹集资金10多万元,连续奋战3个多月,终于圆了电灯梦。
通电以后,刘昌福又大胆设想,要把世世代代扼住如榔人脖子的“手拔岩、悬肠路”,变成一条走出大山的“致富路”。1999年,他带领全村400多名壮劳力,硬是用钢钎、大锤在悬崖上辟出了一条公路。村民毛洪祥说:“通车那天比过年还要热闹,大人、小孩又跳又笑。”
此后,刘昌福又开始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奔忙。由于村里一直缺少蓄水工程,村民们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需要到山脚的小河沟挑水吃。遇到稍干旱的季节,全村的人畜饮水都成问题。从2003年起,刘昌福带领村民在县上的资金支持下,先后修建大小蓄水池58口,还把山泉水引进了村民家中,让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随后,刘昌福又开始为村民们寻找致富的门路。在他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争取下,县林业局扶持村里建起了270亩的优质板栗、核桃等林果基地。他还带头从县外引进良种山羊和种猪发展畜牧,使全村的生猪和山羊达到4000多头(只)。他积极动员村民外出务工,自己筹款为困难户外出务工提供资助,全村现在有3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每年仅此一项的现金收入就达100多万元。
10多年来,在刘昌福的带领下,如榔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250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元。全村实现了公路入村、户户通电,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家用电器入户率也达到80%以上。去年,村里还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看着如榔村的巨变,村民们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好书记刘昌福,有人把他的事迹编成快板广为传唱:“人民的好公仆刘昌福,决心让九道拐变通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甩掉贫穷全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