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始终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尽最大努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这几年,我们在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公平上迈出重大步伐。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奖助学金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但总体上讲,教育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坚持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目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对今后12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力争制定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基本国情,体现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划纲要。要把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推进工作的过程。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做好这项工作。
要把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正着力加强的重点。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投入,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扩大到全国90%的县,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明显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市;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卫生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律建设。近期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切实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全面提高人民体质。
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必须努力把经济发展的过程作为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就业格局。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业容纳就业多、消耗资源少的优势,继续鼓励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企业和落后地区就业和创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特别是对农村适龄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要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制度。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和1.8亿人;做实基本养老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在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基础上,今年起再连续提高三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去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这些措施发挥了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覆盖面窄、统筹层次较低、转移接续难、基金支付压力大等突出矛盾。我们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统筹考虑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满足城乡不同层次群众的保障需求,合理确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模式和待遇标准。当前,要突出抓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重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结转办法。
要把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要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特别是要花更大的力气,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城市廉租房、住房公积金和经济适用房三项制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时,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最近一个时期,连续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绝不能以损害人民健康、甚至牺牲职工生命来换取增长,谋求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各级政府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鲜明的立场、严明的纪律、有力的举措。要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问责。要切实加强对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整顿市场秩序,提高食品、药品质量,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放心。“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使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尽快出现根本好转。
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要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公民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